“ 你是不是吃小米粥吃糊涂了?”
近日,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面对频频抛出小米的话题,受到刺激地甩出了一句调侃之语。效仿小米,成为汽车业的另一个小米,不可能是李书福的“菜”。
近30年时间里,吉利不断创造奇迹。28年前,时年23岁的李书福创立了浙江台州北极花冰箱厂,吉利的故事由此开端;1997年,李书福在摩托车市场尚处于繁荣时期时,选择了切入门槛甚高的汽车业;而在2010年,吉利又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并购大戏,一举将沃尔沃纳入旗下。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视察吉利之后也不吝褒奖:“吉利汽车的发展史,就是中国经济不断升级的缩影。”
跃进500强
吉利进入汽车业的初期,李书福就曾经“异想天开”地在管理层会议上讲述让众人惊讶的收购沃尔沃构想。
“吉利是一家年轻的公司,过去30年来我们一直专注于实验,专注于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创新。”近日,李书福在一次论坛上说,“虽然经历了各种曲折和挑战,但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们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看上去,李书福是谦逊地表达只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话锋一转,汽车狂人的雄心壮志又立马凸显,他说:“当然离我们的期待还有相当的距离。”
李书福又有怎样的期待呢?
其实,从吉利控股制定的使命和愿景里可以清晰看到李书福的雄心——立志于打造有影响力和竞争力、受人尊敬的世界500强汽车企业集团,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让世界充满吉利”。
显然,从这些宏大的目标上来说,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的李书福与他的目标确实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但是,近30年来,李书福率领的吉利取得的成就已经让不少竞争对手艳羡,吉利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榜样。
日前,《财富》杂志发布2014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吉利以257.675亿美元营业收入排名第466位,较2013年的第477位上升11位。至此,吉利已连续三年入围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 2014年500强排行中中国汽车行业有7家企业集团入围,民资背景的只有吉利一家。
能够跻身世界500强,对于吉利而言殊为不易。昔日,李书福甚至连进入汽车业的门票也煞费苦心。彼时,汽车业的门槛让很多民企望而却步,很多民企有心投资却往往难以逾越政府设定的红线。李书福也在兴冲冲地进入汽车业后,为“准生证”发过愁。
有关国家部门领导到吉利视察时,李书福颇为悲壮地请求:“请您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他说,“如果成功了,我们可以向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一些经验;如果失败了,也可以提供一些教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2001年吉利终于拥有了准生证。而此后李书福面临的难题依然超乎想象。接近李书福的人士对记者说:“小鬼难缠啊,有些事情国家部委一些办事人员一句话就可以让吉利寸步难行。”面对种种责难,李书福也曾夜半落泪。然而,梦想在世界汽车业占据一席之地的李书福落泪之后的第二天依然信心满满地继续努力。
收购沃尔沃,让李书福的梦想前进了一大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汽车业出现了一次重构的机会。汽车巨头纷纷陷入衰退之时,李书福敏锐地意识到契机即将来临。吉利进入汽车业的初期,李书福就曾经“异想天开”地在管理层会议上讲述让众人惊讶的收购沃尔沃构想。彼时,李书福的伙伴也只是认为这仅仅只是梦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