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中概股传闻的冲击,后有“权威人士”的观点影响,这一系列的因素对近期中国A股的表现构成了或多或少的冲击。
其中,在最近两个交易日中,中国A股市场出现了接连大幅杀跌的走势,且失守了60日线的位置,而前期市场良好的运行趋势也遭遇到了扭转的尴尬局面。截至5月9日收盘,上证指数报收2832.11点,下挫2.79%;深证成指报收9790.48点,下挫3.07%。至于中小板指数以及创业板指数,则分别下挫了2.63%和3.55%。
“权威人士”这四个字,无疑成为最近一两天市场热议的焦点话题。然而,对于市场投资者来说,因“权威人士”往往代表了国家的态度,而其表态也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股市表现情况。
谈及“权威人士”,实际上对市场来说,已经并不陌生。究其原因,即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权威人士”却在权威报刊中出现了三次,且其表态之后,却给后续的股市表现构成了深刻性的影响。甚至,亦有观点认为,近期“权威人士”的表态,却成为9日股市急跌的导火索。
事实上,从近期这一位“权威人士”的相关观点中,亦存在部分深刻影响着市场表现的观点。对此,笔者亦筛选了“权威人士”的部分核心观点进行分析与点评,关注其观点是否存在被市场误解的可能。
其中,据其观点所述,“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笔者认为,根据这一表述,实际上也对之前市场预期可能存在的经济V型反转的乐观表述,给予了纠正。与此同时,从“权威人士”的表述来看,其实亦从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当前经济仍存下行压力,而经济回暖已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L型的运行态势,往往预示着未来经济运行的趋势可能会更加严峻。
对于股市来说,在国内,虽然股市与经济的表现并未有着过于密切的联系,但股市是经济晴雨表,其往往提前反映出未来经济的运行趋势,因此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对此,随着经济运行逐渐趋向于L型的运行态势,或预示着未来股市的运行价值中枢将有所降低,而经历之前轰轰烈烈“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过程之后,股市整理的周期或将会有所延长,未来将会更加考验市场的投资信心。
“退一步”为了“进两步”。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
针对这一观点,虽然前述经济运行或呈现出L型的运行态势,但从这一个观点的阐述中,却给予了市场带来了一些积极性的预期。在笔者看来,面对我国经济下行的大环境,虽然中短期内经济很难出现U型乃至V型的运行态势,但因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因此对未来经济的下行空间,也不必过分悲观。但与此同时,在这一观点阐述的背后,实际上也肯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中短期经济的下行,仍不会轻易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
谈及高杠杆,我们很容易联想起去年以来发生在股市、楼市等重要领域的系列高杠杆活动。实际上,对于高杠杆资金而言,既会起到助涨的影响,但同时又会起到助跌的冲击。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了15年6月之后的股市加速“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过程之后,市场也对高杠杆资金的撬动影响有着深刻性的认识,而期间大胆动用高杠杆资金工具来大幅提升自身资金利用率的投资者,也遭遇到了资产大幅缩水的困局。
如本网所刊载稿件、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人来电、来函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889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