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这个标题,有人也许会问:成功学与心灵鸡汤,加上阴谋论和养生术,不是并称新时代的“四害”吗,你怎么把这二者融入一个词组呢?
这得从我的一个观点说起:
“(成功学)其危害不亚于,甚至要超过与之齐名的心灵鸡汤。心灵鸡汤使人犬儒,成功学则使人浮躁、浅薄、狭隘。需要注意,这二者并不矛盾,而是同出一辙,双管齐下,最见药效。有一种说法,认为成功学的推广,必须搭配心灵鸡汤,假如一个人学习成功学而始终不能成功,他则急需心灵鸡汤抚慰、麻痹。更有甚者,直接宣布成功学本身就是一种心灵鸡汤。”
成功学与心灵鸡汤的确是两种事物。顾名思义,成功学教人成功之道,心灵鸡汤提供心灵按摩,一者向外,一者向内,一者如兴奋剂,一者如麻醉剂。要说两者互补,不难理会;融为一体,未免匪夷所思。
事实上,“向外”只是成功学的一面。这门学问,或者说生意,讲究内外兼修、剑气合一。修炼的第一步,往往从心理入手。用行话来讲,成功学第一课,就是灌输一种动机与信念:“我想成功!我一定能成功!”
大学期间,同寝的蛋总曾拉我去听成功学讲座。不知是哪家学生社团请来了这尊大神,看起来像河南人,却一口台湾腔,说话从不称“我”,而以“老师”自谓,张口“老师在美国的时候”,闭口“老师曾提醒李嘉诚”……我的胃口被严重败坏,此后但凡见人说话作文以其身份、名字代称“我”,如“文君以为”“明初以为”,便不禁要犯恶心(林志玲是唯一例外)。
这场讲座我只听了30分钟,因为蛋总出了点状况。导师开场,棒喝听众:要成功,首先你得想成功!他掏出一个油乎乎的喇叭,让台下的同学上来,用最大分贝喊出“我一定要成功”抑或自己的理想,如“我一定要成为大律师”“我一定要成为亿万富翁”。据说这一招旨在发掘一个人的潜能,锻炼一个人的勇气,看起来似乎不无道理。不曾想,第二个上台的同学,竟当众高喊校花的名字,向其示爱,台下笑作一团。轮到蛋总上场,这厮摆开马步,气沉丹田,连喊三声“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不慎用力过猛,把嗓子喊哑了,我只能陪他狼狈离场。这段惨痛的经历,带给蛋总的伤害,心灵远过于声带,以至他谈起成功学,必称“他妈的”。
后来我才知道,这半小时课程,乃是成功学的地基。中国的成功学,入门大都如此。譬如教育受众,设定一个目标,每天早晨起床,对镜子高喊十遍“我是最棒的,我要成为大律师”“我是最棒的,我要成为亿万富翁”;甚至见人就说:“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会成功!”不要怕人笑话你是神经病,“世界华人成功学第一人”陈安之老师不是说过么:“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
相比“发疯”,成功学还有一招,更加疯狂。此招名曰“想象”,即想象那些你所景慕的成功者,譬如李嘉诚、马云,他们每天在想什么,每天在做什么,然后把他们的想法和行动复制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我觉得,能创造这一招的人,想象力实在惊人,该去写科幻小说。不过他起码误判了两点:第一,你对李嘉诚、马云的想象,极有可能陷入“皇后娘娘的柿饼子”之困境(鲁迅《“人话”》云:浙西有一个讥笑乡下女人之无知的笑话——“是大热天的正午,一个农妇做事做得正苦,忽而叹道:‘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么快活。这时还不是在床上睡午觉,醒过来的时候,就叫道:太监,拿个柿饼来!’”);第二,基于你与李嘉诚、马云的巨大差距,如何移植他们的成功经验呢,而且还得注意,成功学属于逆推(事后归因),先有成功者,后有成功经验,而非相反,对此,有人嘲讽道:“成功了什么狗屁都是经验,失败了什么经验都是狗屁。”所以你所想象的李嘉诚、马云的成功经验,也许只是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