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晓颖对此也持相同的看法。她认为,按照电商在中国发展的速度来看,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是发展中国家必然经历的阶段。“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的原因,一是生产厂商小、乱、差,没有形成规模;第二就是造假成本特别低;第三个是国家监管的体制落后,法律跟不上,立法执行也不严格。”她认为用严刑峻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线上线下应该一视同仁。
而在业内看来,违法成本太低也是造成假货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阿里巴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大数据排查4495件线索,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得以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件,只占十分之一。被查处的比例不足1%,80%造假者还被判了缓刑。同时,依据去年工商行政处罚的200例制假贩假案件,平均罚款额不到10万元。
事实上,遭遇假货困扰的并非只有阿里巴巴平台,其他的电商平台诸如一号店、唯品会等也曾被曝出售卖假货的消息。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阮方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应该突破旧的法律框架,降低假货犯罪立案标准,鼓励受害单位、民间人士等搜集假货证据,帮助解决警力有限的问题。
同时,为了让打假者无处可逃,他还呼吁各大电商应成立打假商业联盟,要采取统一的打假标准。
不过,法律的修改、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还需要持续战斗。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经营成就价值
假货难题如同心口上的朱砂痣,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阿里巴巴。[详情]
3月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贵州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详情]
95岁的辛格浩或许想不到,一手创建、苦心经营了大半辈子的乐天集团,会在近两年接连“摊上事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