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11”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事件马上一周年,然该事件迄今仍余音绕梁。
由于上述污染事件,近日兰州5位市民将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诉诸公堂,兰州城关区人民法院正式立案。
同样由于上述污染事件,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兰石化”)决定投入超过1亿元,进行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
彼时,兰州市官方调查该次自来水污染事件,并给出原因称: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以下简称“兰州威立雅”)3号、4号自流沟超期服役,沟体伸缩缝防渗材料出现裂痕和缝隙,兰州石化公司历史积存的地下含油污水渗入自流沟,对输水水体造成苯污染,致使局部自来水苯超标。
对此,兰石化外宣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兰石化的确决定投资超亿元用于治理兰州水污染,并表示这是央企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但这并不代表兰石化认可自己是2014年‘4·11’自来水苯污染事件的罪魁祸首。”他说。
截止到发稿,威立雅中国对《中国经营报》致函提出的若干问题,未能做出任何解释或官方回应。
谁在撒谎?
“我们不确定兰州市饮水安全以后会不会出现问题,或许明天自来水就不能喝了。”本报记者在兰州市采访时,诸多市民表达了上述看法。
对于兰州市民在饮水安全上的顾虑,兰州市环保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表示,市民的这种顾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兰州市在饮水安全上屡屡出现问题。但是兰州市各水务相关部门都在努力保证类似2014年4月自来水苯超标的事件不再发生,希望兰州市民对水务部门以及政府监管部门能够重新树立信心。
“相对于治理兰州市水污染问题,让兰州市民如何才能对威立雅恢复信心非常必要。”上述环保部门官员称,2015年3月4日,正值全国两会,有兰州市民就集中反映兰州城区局部自来水出现异味,并怀疑自来水受到污染。然而,经过兰州市卫生部门连续监测,得出的结论却是兰州市自来水没有问题,水质安全达标。
“类似的市民普遍发现水质异常,而政府部门清一色认为水质达标的事件,已经发生了很多次了。”该官员说,特别是在2014年,水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3月,兰州市自来水曾出现异味,随后中科院环境生态研究所发布调查结果表明,因为北方冬季天冷,水面结冰,藻类、植物枯叶等被冰封住,经过土层变化产生反应,释放出异味;3月份天气转暖,冰雪融化,气味随水流进河道,造成自来水出现异味,但自来水水质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然而话音未落,4月11日,兰州威立雅突然称,出厂水及自流沟水样中苯含量严重超标,兰州市面上的矿泉水被一抢而空,市民对兰州水安全产生了严重质疑。
最终的政府调查结果表明:因为兰州威立雅自流沟超期服役,加之兰石化历史积存的地下含油污水不断渗入自流沟,对水体造成苯污染,致使局部自来水苯超标。
从目前已公开的处理结果看,国有企业兰石化成了唯一的责任主体——除了相关责任人被处理,兰石化还出资超过1亿元根治兰州饮水安全隐患。而负责兰州市自来水安全及供给的兰州威立雅,除了处理相应责任人,未见采取任何措施。
偏袒外资
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临近一周年,但因该事件引发的民事诉讼却刚刚开始。
2014年4月11日,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发生后,王玮、温军等五位市民对兰州威立雅提出民事诉讼,要求威立雅对自来水苯超标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但是兰州中院、兰州城关区人民法院均拒收起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