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推动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赛迪方略开发区研究中心徐楠认为,推动发展新型城镇化经济,需以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对此,她还同时提出了五条具体的建议。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的技术推广及辐射带动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的技术推广及辐射带动作用?徐楠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科学确立技术创新方向。与地方农业优势品种相结合,着重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如育种技术、基因技术、细胞技术、胚胎技术及农信信息技术等,同时注重开展各种特种养殖和特色农业。
其次,完善农业科研体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将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中长期科研项目、科技推广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归口到相应的管理单位,实现农业科研成果资源的最佳配置。
再次,创建网络化技术推广体系。促导农业科技园区周边农民使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工艺、推广普及各类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在此基础上,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技术高效发展。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型城镇产业
对于该如何立足本地发展新型城镇产业,徐楠表示,既要大力发展农村和城镇的第二、三产业,提高非农经济生产总值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形成其支柱型产业,还要注重主导产业选择,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以形成特色产业为依托,其他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行业内相关企业集中生产,充分发挥城镇工业的潜在优势。
此外,她还强调应注重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城镇的非农经济,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就业空间。
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顺利实现农民向市民过渡
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顺利实现农民向市民过渡,也是推动发展新型城镇化经济,重要环节。
徐楠认为,要加速建立土地流转组织体系,如土地转让市场,各种中介服务机构,有关法规条例及相应的监督管理组织,土地金融组织以及其他必要的配置服务组织和设施系统等。“此外,还应当在适时保留进城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进城农民让出承包土地使用权,促进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实行科学规划、土地有偿使用和严格用途管制,通过连片开发集约利用土地。对于进城农民原有的宅基地可以按一定标准置换城镇住宅用地。”她补充道。
培育扶持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对于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徐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采用新生产加工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在各地的工业聚集区建立或租用标准化厂房,实行标准化生产,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其次,要刺激龙头企业进行开拓创新,对其产品制定营销战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尽快形成一批产业相关力度高,生产设备先进、经济实力雄厚、对经济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创造扶植一大批农产品品牌,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外,还需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的改革,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兼并、收购、租赁、转让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从而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
继续加强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方面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