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与公务员双向人才流动值得鼓励

文/骆振心
近日,基金经理辞职转行做公务员的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嘉实恒生科技ETF基金经理高峰因进入证监会拟录用名单,辞去了基金经理职务,还有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多名员工均被地方证监局拟录用。这件事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度,是因为与大众的普遍认知相悖。
基金经理门槛高,85%的基金经理有硕士学历,都是从名校千挑万选出来的英才;而且收入高,早在2017年基金经理的平均年薪就达到了169万元,是名副其实的“金饭碗”。相比较而言,而公务员的收入则要低得多,看起来也没有那么“高大上”,因此基金经理要“换工作”,容易让人感到困惑和不解。
翻开过往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证监会的公务员下海去做基金经理。肖风从深圳市证监局离职后,负责筹建博时基金并担任总经理,开了行业的先河。从公开的数据资料,从1998年到2015年间,有超过60位官员入职公募基金,其中高管人数超过40人,担任过基金公司总经理一职的接近20位。
可以看出,之前明显是单向的人才流动,基金行业报酬丰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大批公务员纷纷加入到基金经理的队伍,成为金融市场的“主角”;而现在则是双向流动,一些基金经理放弃高薪进入监管部门,甘于做金融市场的“守护人”。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收入因素在职业选择中的绝对主导作用有所下降。
基金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基金经理面临着业绩排名考核,工作压力巨大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基金经理离职人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从2016年到2020年五年的离职人数分别为159人、170人、194人、234人、256人,其中2019年出现了较大幅度上升。基金经理离职一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管理的基金业绩欠佳,被动离职;另一个是业内跳槽,找到更好的基金公司和职位,很多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后进入私募行业。
股票市场在2018年进入寒冬后,2019年迎来了强劲反弹,基金业发展也迎来了黄金期,基金市场一片繁荣,今年上半年基金业规模创出历史新高。据万德统计,上半年公募基金合计发行879只,募集资金16253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58%、52.26%。市场现有2633位基金经理,总共掌管22万亿元的资产,人均管理84亿元。基金经理在市场繁荣期离职,离开基金行业,在竞争压力之外,更多的是主动选择,反映的是个人的就业意愿和观念,以及职业生涯的长期规划。
基金业是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行业,监管部门从事顶层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个人的角度看,监管机构的工作经历是宝贵的财富,个人可以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获得更广泛的行业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从宏观层面上看,更多的基金从业人员加入到监管部门的队伍,将改善公务员的结构,制定的政策也更加贴近基金业实际,有利于提高金融治理能力和水平。
(校对:彭玉凤)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