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百强榜揭开区域经济三大规律

近一个多月来,各地的半年报陆续揭晓,包括经济总量、增速、高低排位等,不少媒体对区域经济竞争格局进行了梳理。
日前,21数据新闻实验室就整理出了2019年上半年城市GDP百强榜单。榜单显示,上北深广的竞争格局依旧稳固。天津、重庆稳居二线城市前列,不过增速依旧低迷,其中天津只有4.6%,重庆只有6.2%。四大一线加两大直辖市,正好是上半年GDP破万亿元的六个城市。
GDP十强剩下的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则一路追赶,其中成都、武汉上半年的增速都超过8%,领跑全国。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的马太效应继续扩大,二十强城市以东莞为界,经济总量达16.16万亿元,在全国的占比达到35.84%,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那么除此之外,从上半年GDP百强榜的分布、排位看,还有哪些宏观的趋势性规律?
第一,和全世界75%的大城市都聚集在海岸100公里内的沿海地带一样,沿海地区依旧是中国经济的绝对重心,不过内陆城市的增长势头,已经有超越沿海城市的迹象。
具体来看,GDP百强城市的分布,高度集中在沿海省份。其中江苏的13个城市全部入围,山东除了日照位列第101位,其他15个城市全部入围。此外,广东的入围城市数量为11个,浙江为8个。
作为对比,别说西部地区,中部六省一共只有21个城市入围,其中安徽只有合肥和芜湖2个城市,山西更是只有太原1个独苗。
由此可以看出,沿海省份到底有多强大,它们远远不只是孕育出了苏州这样能和直辖市天津、重庆抗衡的普通地级市,还孕育出了诸多实力强劲的明星地级市。
不过就上半年的经济表现看,沿海地区的势头,却明显地被内陆城市盖过了。
以二十强城市为例,上半年增速超过7%的有:深圳7.4%,广州7.1%,成都8.2%,武汉8.1%,南京8.1%,无锡7.1%,长沙8.2%,郑州7.9%,济南7%。其中成都、武汉、长沙和郑州都是内陆城市,且平均增速明显要高于其他5个城市。
上半年增速低于7%的城市,包括二十强末尾的南通、东莞,一共有11个,除了重庆外,全都位于沿海地区。而二十强开外的内陆城市,如西安、合肥等,增速都高于7%。可以说上半年的经济,更多还是内陆而非沿海城市在领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一方面,沿海地区的城市,大部分已经度过了快速增长期,而且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它们的增速,可能的确赶不上正在工业化阶段的内陆城市。
另一方面,很多沿海城市是靠外资外贸起家,而过去一年来,随着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进出口普遍受到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广州,去年全年进出口增速只有1%,受其影响广州的GDP增速掉到6.2%,以至于加剧了掉出一线城市的危险。
接下来随着产业继续内迁,以及内陆省份普遍的强省会政策,内陆城市的高速增长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东西部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第二个规律是,相较于直辖市,或者行政等级较低的普通地级市,省会城市表现出了越来越生猛的势头。
具体来看,GDP二十强城市中,省会城市一共有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长沙、郑州、济南8个,其中上半年增速最低的是杭州,为6.9%。其他省会城市全部不低于7%,像成都和长沙,都达到了8.2%。
将视线放在整个百强榜来看,这样的规律同样有效。比如排22位的西安,增速为7%;排25位的合肥,增速为8.1%;排28位的福州,增速为8.5%;排31位的石家庄,增速为7.8%;之前低迷的山西省会太原,同样维持着8%的增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贵阳靠着如火如荼的大数据产业,增速达到9.1%,领跑百强榜。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