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败招到弃子,致行将死去的微软WP!

“无可奈何花落去”,当微软宣布正式放弃WP系统的时候,我竟然没有太多的伤感。因为,经历了太多的“停更”后,这并不突然的死亡方式并不让人猝不及防。
在中国的词汇库里面,我们可以找出太多的词汇来形容Windows Phone这款产品。譬如,生不逢时,譬如“既生瑜何生亮”,等等。
但是,在这里我想把两个词语送给微软WP:一个是,败招;一个是,弃子!
为什么是败招。
首先,微软的迟缓,葬送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先机。
实际上,按照最理想的逻辑,从PC过渡到手机,是多么的顺理成章。
可是,微软错过了。
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问世,是在2010年10月。这意味着,微软此时才真正的进入了“移动时代”。
2010年10月,是个什么时间概念呢?
2010年6月8日,iPhone 4发布;2011年10月4日,iPhone 4s发布。2010年5月,谷歌正式发布了“冻酸奶”——Android 2.2操作系统;2010年12月,谷歌正式发布了“姜饼”—Android 2.3操作系统。
在Android和iOS即将奔向成熟的时候,微软WP才刚刚起步。
第二,如果是迟缓,还有机会,但可悲的地方在于微软自缚手脚。
必须要承认,从产品上讲,Windows Phone是很不错的产品。但是它出生时,微软就忘记了一个概念:继承!
继承,也是包容。可是,微软在这方面对自己做的太过于无情。
因为,其上一辈(之所以不用上一代,是因为二者几乎完全没有关联)的windows mobile和新生的Windows Phone无法兼容。
这种彻底的放弃,固然勇气十足,却失去了不少用户。而在此之后,这种对上一代的“赶尽杀绝”竟然成了习惯。每一次新产品发布时,上一代用户的升级就成了问题。
“一个也不留下”,最终,连自己都没有了存身之地。
第三,与诺基亚从合作到联姻的失败。
直到如今,我们也搞不清楚究竟是微软拖垮了大诺记,还是大诺记连累了微软WP。
但我们都能看到的结果是:诺基亚手机业务轰然倒地,微软WP从来就没有崛起,直至如今的局面。
2011年,Windows Phone7.5发布大会上,WP的合作伙伴有七家:诺基亚、三星、LG、HTC、宏碁、富士通和中兴。事实上,真正有意义的合作者仅仅是诺基亚。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前述第二点中的无法升级让诺基亚苦不堪言。而之后,大厦将倾的诺基亚手机归入微软旗下,可微软也无法阻挡诺基亚的一片颓势。最终的结局,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局面。
不要用阴谋论来看待诺基亚手机与微软的相爱相杀,但若要假设的话,倘若微软没有和诺基亚发生那么多的故事,微软WP的结局会怎么样呢?
世上没有如果,所以上述三招败招,最终让微软WP成为弃子。
首先,开发者抛弃了微软WP。
时至今日,每当有人使用老旧的微软WP设备时,依然会惊叹于它的使用感受。只是很可惜,当下有的流行软件已经不支持微软WP。因为,开发者抛弃了微软WP。
2017年,有开发者抱怨微软不作为,放弃微软WP平台,这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更为专业的消息则显示,WP的开发非常不友好。这既有开发语言方面的因素,又有前面提到过的一代代放弃的原因。
这样的话,不放弃你放弃谁呢?
第二,手机厂商放弃了微软WP。
开发者对微软WP冷淡,手机厂商对微软WP也不热心。
最初,高额的授权费用,让手机厂商望而却步;而当微软2014年宣布对9英寸以下预装Windows及WP操作系统的设备实行免收授权费时,这已经于事无补,在安卓那里尝到甜头的手机厂商早就无暇顾及微软了。
翻看几年前的报道,有两则消息在今天看来很有意义。
一则是华为的一位产品经理在2014年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他说:“华为是国产品牌在WP阵营中的元老,曾推出过Ascend W1和Ascend W2两款WP产品,但后期的推广上,微软在支持配合上远不如华为,授权费也不减,缺乏构建产业链的意识和自觉。”
一则是华为手机业务掌门人余承东在2014年接受专访时说的话,他说:“华为曾在WP手机业务上亏损了两年,很难说服消费者来购买该机型,现在已经搁置了该机型的发布。”
试想,如果当初微软抓住了华为,今天的微软WP会怎么样呢?
第三,用户不得不放弃微软WP。
没有开发者开发,没有厂商生产,再多的情怀又有什么用呢?
毫无意义。
从败招到弃子,在移动互联网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时代的微软WP,在踉踉跄跄的奔跑了数年之后,最终摔倒在移动互联网的康庄大道上!
这时,我突然又想起一个词语:涅槃!
未来,微软WP会不会爬起来呢?这个可能,也并非没有。在贸易纷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没准儿,谁就会给微软WP一个机会。微软,可以继续等待!情怀,也可以继续保留。
(编辑:孙家佳)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