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社死”的警示:该给互联网巨头套上“笼头”了

文/陶短房
直到当地时间1月6日傍晚之前,特朗普在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仍是摧枯拉朽般的“超级存在”:千军万马在他的信息引导下从四面八方风聚云合,将看似戒备森严、神圣不可侵犯的国会大厦瞬时占领,平素神通广大的国会议员匆匆作鸟兽散。
然而一切也就到此为止,骚乱几日后,“推特总统”的推特消失了。
事实上“被消失”的远不仅仅是推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当地时间11日,对特朗普及其支持者采取屏蔽、删号等措施的网络服务平台,包括推特、Facebook等15家。
这15家实际上可细分为两个层次:提供“大平台”服务的“超级巨头”(苹果、谷歌、亚马逊,它们屏蔽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方式,是将或威胁仍不愿加入“删除特朗普”行列的应用,从其应用商店或Web服务器上删除),和提供网络社交互动服务的平台(如Facebook和推特),比较“另类”的则是一些看似不甚相关的应用,如Shopify是一个网店平台,却在72小时内关闭了一些售卖特朗普竞选“周边”的网店;又如Stripe是个在线支付平台,它宣布将不再为继续筹款的特朗普竞选团队和密切政治支持者提供政治献金等的支付服务。
不难看出,此次“数码帝国”针对特朗普的“闪电战”,呈现出典型的“纲举目张”态势:“大平台”和推特等顶级垄断性社交媒体平台联手,并利用自己的“准入”筹码逼迫一众中小网络社交媒体为“保平台”加入本方阵营,最终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高效率,让特朗普在72小时内从网络平台的“超级麦霸”变成了“社交消失”的“网络哑巴”。
事实上“被消失”的不仅是特朗普本人及其一家老小,被“株连”的还包括一些著名的特朗普支持者。
但与此同时,一个微弱、但迅速变大的质疑声开始响起:互联网巨头的手臂,是否太大、太长、太快了?如果说特朗普及其狂热支持者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是在煽动暴力、甚至实施暴力,那么这种超越一切、凌驾一切、不容置疑和反抗的一手遮天式的“定点清除”,难道不同样是一种暴力,甚至是一种更可怕、更难以规避和抗拒的暴力?
首先,不少人认为,特朗普及其狂热支持者的许多言论的确“出格”,针对这些“出格”之处采取措施,是毫无问题的,但作为一个网民,特朗普有合法使用网络、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正常发言的基本权利,他的妻儿老小和众多支持者也同样如此,在1月6日后的“群殴”中,许多特朗普从未注册过的平台也加入战团,一些很少发表过激言论的亲友也被“连带”,这是否有“瓜蔓抄”之嫌?
其次,直到1月20日,特朗普还是美国的法定最高行政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国会、联邦最高法院、他的副总统……构成美国联邦最高权力平衡的“三权”在这天之前,事实上无法剥夺他的这些权限(尽管八旬老人佩洛西不依不饶地推动弹劾,但谁都知道仅剩这几天根本无法成功),但“三权”做不到、甚至冷战和“热战”中美国所有敌人都未曾做到的事(让美国总统“社交死亡”),互联网巨头通过联手垄断,在短短72小时内做到了,这难道还不令美国人、令全世界所有人恐惧吗?
第三,特朗普的竞选团队仍然是合法实体,他和他的支持者通过正当程序谋求政治献金的行为也并不逾矩,兜售选举“周边”不仅不违法,更未必和特朗普本人有什么直接关联,迄今也没有任何立法或司法机关对上述实体及其行为加以指摘,然而互联网巨头们却“领先一步”进行“无差别围剿”,且大有蔓延深化、“株连九族”的势头,这难道不令人不寒而栗吗?
尽管1月6日后舆情和政治空气一度一边倒,但仍有不少人“站出来”质疑互联网巨头的行为。
歌手希尔森1月9日在Instagram上表示,不赞同网络巨头对特朗普的围剿,她认为“如果互联网巨头可以轻易对一个世界第一大国元首进行封口行动,一旦它们将这种行为转移针对一个普通人,后果会如何可想而知”。她的言论在歌迷和评论家中激起热烈争论,最终迫使希尔森删帖——但希尔森的“闭嘴”让更多人感到更加可怕:在此之前,希尔森并未表现出对政治的特别兴趣,或对某个政党、政治家、政治主张的明显倾向,如果这样一个“素人”仅因言论“不合时宜”就难以被“兼容”,所谓“普通人的言论自由”又在哪里?
传媒学教授祖克曼等专家指出,必须慎重对待此次出现的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自我筛选动态,并在国会进行充分讨论,且不能任由任何单方面对何为“合适的言论和言论自由”作出解读,否则“将是十分危险的信号和趋势”。
甚至民主党内也开始出现冷静的声音。
一贯支持民主党内左翼旗手桑德斯的左翼社会活动家拉塔科夫斯基?在1月8日呼吁“停止为互联网巨头封杀特朗普欢呼”,因为“它们曾为特朗普推波助澜,如今却以其‘煽动暴力’为由让他们的声音迅速消失——但倘若下次它们认定的‘煽动暴力’者是我们呢?‘煽动暴力’固然应该惩罚,但谁给了这些互联网巨头裁定何为‘煽动暴力’的、不容置疑的权力”?在他们看来,互联网巨头和平台加强自律当然是必要的——但对它们的监管同样是必要的。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