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营收下滑,用服务支撑整个苹果增长有多难?

文/王新喜
苹果日前发布了2019年Q3财报。
从整体大盘数据来看,苹果2019年第三财经iPhone销售额为259.8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94.70亿美元下滑12%,净利润100.44亿美元,同比下滑13%,iPhone的营收占苹果总营收的48.3%,这是自2012年以来iPhone营收贡献首次占苹果总营收的一半。
iPhone下滑,苹果的服务业增长没有可持续性
苹果财报透露出来的利好与潜力在于非iPhone项目(iPad、Mac及相关服务业务)的营收增长了13%。具体来看,iPad平板电脑收入(50.23亿美元)同比增长8%;Mac设备销售额(58.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Apple Watch、HomePod和AirPods等可穿戴设备和配件销售收入(55.25亿美元)同比增长48%。库克最为看重的服务业(App Store应用商店、Apple Music、iCloud服务、AppleCare和iTunes)收入同比增长13%。
但与此同时,iPhone销售额下降12%,到目前,iPhone营收已经是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净利润同比下降12%。也就是说,苹果几乎所有非iPhone项目都在增长,几乎唯独iPhone销售额还在下降。
库克等苹果高层在电话会议上更多关注非iPhone的增长,强调可穿戴设备的收入增长超过50%。库克表示,在可穿戴设备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大量的研发上的投资。以及App Store的增长还在加速,第三方订阅收入增长了40%,Apple Care服务的配售率正在增长。
苹果在内容服务上的转型决心显而易见,在今年的动作来看,在内容服务上正在持续加码。早些时候苹果宣布推出新服务,包括新闻订阅服务、流媒体电视服务、信用卡和基于订阅的游戏服务,在Apple News+之后,苹果方面表示在今年秋季即将上市的有Apple Arcade与Apple TV Plus,前者是游戏订阅服务,后者是视频流媒体服务。
当前苹果似乎找到了一条挽救iPhone利润下滑的出路,就是将精力越来越多地投入到非iPhone的项目中,更关注非iPhone项目的增长——在iPhone营收下滑难以止颓的时候,苹果正在越来越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内容服务与可穿戴设备等其他业务的增长之中去,寄希望于通过其他业务的增长来补齐主业手机业务下滑造成的利润流失。
《华尔街日报》认为,苹果公司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长抵消了iPhone硬件销售的疲软业绩,这是其业绩报告中透露的积极信号。
但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华尔街日报》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iPhone的销量与用户体量决定了苹果服务业务收入的盘子。
因为一方面,苹果如果没有iPhone硬件作为基础业务支撑,那苹果的高品牌溢价就失去了支撑点。从当下5G时代的趋势来看,手机依然是目前最重要的消费终端设备,其地的第一性短期之内不会改变,iPhone的增长趋势与未来前景决定了依附于iPhone的服务、配件、相关硬件业务的增长前景。
苹果如果在iPhone硬件上持续下滑,首先波及的是苹果的服务业。此前苹果向外界推销它的视频服务时,说它的优势是用户多,因为苹果视频服务是内置在苹果iPhone等硬件产品中,iPhone硬件用户都是它的潜在视频用户,但当前苹果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收缩。一个简单的道理是,iPhone增长越快,覆盖的用户基数越大,苹果的服务业收入才会越庞大;反之,iPhone持续下滑,新iPhone覆盖的用户基数越少,苹果的服务业收入的增长前景就越差。
简而言之,iPhone的增长是苹果服务业盘子增长的前提,前者萎缩,后者就会逐步增长停滞。iPhone硬件出货下滑趋势如果长期无法止跌,用户如果持续转向Android,苹果的内容服务营收的增量用户又从哪里来?所以我们看到,第三财季苹果全力投入服务业发力,但同比增长率(13%)创了15年来新低,它远低于2012年至2017年期间超过120%的年复合增长率。
因此,如果苹果公司一度关注非iPhone项目增长,忽略iPhone的硬件基本盘,相当于在地基不稳的情况下不断加高楼层,也无视了一个基本常识:因为iOS系统的封闭性,苹果的内容服务业是依附、寄生于iPhone身上的,前者是毛,后者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苹果的隐忧:能否稳住用户基本盘?
因此,苹果当下在主业上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三个:一是iPhone产品创新不足;二是价格高企;三是基本盘被抢食,用户流失。
而针对中国市场iPhone的销售额下降,库克已经意识到iPhone的定价策略出了问题。库克在接受CNBC采访时称,中国的增值税从16%降低13%,对于苹果来说是很大的帮助,因此苹果预计能把iPhone价格降低6%左右,这有助于刺激需求。
从iPhone过去的降价清库存对销量的拉升能力来看,降价策略有一定的效果,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对iPhone需求弹性高:价格下降的比例基本能决定销量反弹的幅度。
但难题在于:其一,再加上iPhone的服务业在中国市场的发达程度低于欧美,和安卓的差异化程度也低于欧美,中国消费者对iPhone新设计与硬件创新因素的关注度要更高,对价格也更加敏感。6%的小额降幅是否对新iPhone有大的拉动作用还存在疑问。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