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打赏,或许直播平台还有别的变现之路?

投资人朱啸虎最近因为替其投资的共享单车项目ofo站台,而与马化腾「互怼」,博了一个「谁人不识朱啸虎」的热议话题。而对于喜新厌旧的媒体而言,它们或许已经忘记了一个月前,朱啸虎是如何力挺自己投资的另一家独角兽项目映客的。
互联网创投圈里缺少好的投资标的,但却从来不缺少投资热点。如果时间倒推到一年前,聚光灯下的显然还不是当时仍在造车的摩拜和在校园中挣扎的ofo,而是众多直播平台们。
但随着外界关注度的冷却,直播平台正在从野蛮增长阶段,进入整合与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新阶段之中,映客忙于卖身让朱啸虎们得以退出;花椒则在盘算着如何吃下更多内容品类的蛋糕;斗鱼更是直接落地到线下以检验其粉丝对头部直播IP的狂热度;苏宁系的龙珠直播则更是豪言投入170亿构建内容和商业生态。
正如身为局内人的,熊猫TV副总裁、前投资人庄明浩所言,「无论是此前盛极一时的光圈直播倒闭,还是平台间的重组并购,淘汰赛过后的直播行业仍旧波诡云谲」。
直播本身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情,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电视直播发生在1936年的英国,英国广播公司首次用电视直播的方式将异常在伦敦郊外举行的歌舞表演视频信号,传输到了普通用户的家中。
而人们接受直播这种新内容形态的速度也并不逊于现在,仅在3年后的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就通过电视直播向公众发表了和平希望演讲,而电视机则成了这届世博会上最令人瞩目的展品。
而迥异于电视直播的移动直播则更快地被人们所接受,从更早一些源自PC端的Twitch,再到2015年原生于移动端的Meerkat和Periscope,移动直播的普及速度,以及其模式在中国落地并发展的速度似乎超过了大多数人想象。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网络直播平台就已经突破300家,用户数高达3亿,App日活跃用户数为2400万以上。
尽管坐拥如此高的用户基础,但时至今日,移动直播领域依然只有两个商业模式是被验证过的,分别是中国特色的秀场直播,以及在美国被Twitch验证成功的游戏直播,而这两种内容也是几乎不可能在传统的电视平台能够看到的直播内容。
技术载体的变化催生了内容形式的变化,一切正如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讯息」。但这并没有为之带来足够有效,且能够消化巨大直播流量的商业模式。
在如今,在大多数的移动直播平台上,基于打赏的粉丝经济仍然是主要的流量变现方式。但这样的商业模式或许并不长久,凤凰新闻客户端的主笔王路更是稍有偏激地直言「晒脸的直播没有前途,只会让人变得更蠢。」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通过头部主播IP或优质直播内容吸引来的流量,也本应该为其找到更多的价值变现方式。龙珠直播便是其中正在探索中的一个玩家,龙珠最近在其发布会上提出了170亿元的内容生态计划,希望从游戏、体育、泛娱乐和电商入手,构建直播内容生态。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