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曲线借壳”中国糖果背后有啥玄机?

5月12日,中国糖果公布的收购公告显示,宗馥莉用其实际控制的恒枫资本,以现价30%的折价,即每股0.3565港元,预计花费5.73亿港元(约合5.07亿元人民币)买下中国糖果全部股份。
消息确认后,中国糖果股价迎来暴涨,从3月末宗馥莉入主的风声被放出以来,短短1个多月,中国糖果股价从0.15港元飙涨至0.84港元。而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正式收购中国糖果一事,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此次收购中国糖果的主体是恒枫控股,以及宏胜集团(恒枫控股掌握其98%股份)。宗馥莉就是担任宏胜集团的总裁。而宏胜集团承担了娃哈哈集团三分之一的产品加工业务,同时主营食品香料、机械模具、印刷包装和饮料生产等业务,并负责娃哈哈大部分跨行业的投资项目及国际化业务。
其实,被宗馥莉收购的中国糖果业绩并不靓丽。资料显示,中国糖果是一家总部位于福建的糖果制造商,主要生产的糖果包括凝胶糖果、充气糖果、硬质糖果及巧克力,公司于2015年11月11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根据中国糖果2016年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营收7575.7万元,同比下降6.7%;净利润亏损329.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32.6%。
对此,外界猜测娃哈哈集团将试水资本市场。如果这一结论被证实为真的话,则与其父宗庆后一直宣称“不差钱,不上市”的理念有所相悖。在宗庆后看来,娃哈哈拥有雄厚的现金流,没有上市需求。不久,娃哈哈集团马上回应,此次收购只是宗馥莉的个人行为,与集团无关。
同时,针对宗馥莉收购中国糖果进军资本市场一事,也有传言认为,与很多富二代一样,宗馥莉想自立门户。据接近娃哈哈集团的人士透露,宗庆后掌管的娃哈哈集团与宗馥莉负责的宏胜集团相互协作而又彼此独立。
因为在娃哈哈集团的帮助之下,而宏胜饮料集团近几年的营收呈现较快增长。公开数字显示,2009-2011年,宏胜集团营收分别为41亿元、64.37亿元和81.83亿元。同时,宏胜集团在2015年入选《2015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排名484位,营收约100亿元。
而笔者认为,宗庆后的经营理念是产品盈利模式。而宗馥莉则更愿意借助资本的力量来带动品牌发展,让企业进入到“产品+资本”的多轨盈利模式上去。所以不难看出,宗庆后放手让女儿到资本市场上去博杀,而自己仍想按原来老套路走下去。倘若宗馥莉资本运作尝试成功,那娃哈哈也会随之借鉴。
可能有人会问,宗庆后为何抛弃原来对资本市场回避的姿态,转而默许其女儿宗馥莉跨界进入资本市场呢?原因只有一个,娃哈哈变老了,需要寻找“焕发青春”的途径。这点连宗庆后本人也承认。那么,娃哈哈为啥会觉得变老了呢?
第一,业绩出现下滑趋势。在2012~2014年,娃哈哈营收分别为636亿元、783亿元、728亿元。到了2015年,娃哈哈的年营收为677亿元。而到了2016年,宗应后只能在大会上表示,实现利润50亿元,实际上是575亿元。自2014年娃哈哈业绩出现拐点以来,一直呈现下滑趋势。让人有力不从心之感。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