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中概股亟需重塑价值

中概股若是希望长期在海外市场,塑造其市场价值是非常必要的。“价值的塑造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产业价值的重塑,一方面是品牌价值的重塑。”2016年11月19日,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北京由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主办的“2016中概股复兴论坛”上,与各大知名中概股CEO就当前中概股如何重塑形象、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等领域进行一系列探讨。
当日,宋清辉在论坛讲演中指出,由于A股市场的高门槛,很多互联网企业背井离乡,去纳斯达克敲钟上市,是多么的风光。现在,有很多中概股在境外资本市场混不下去了,不被投资者看好,信息披露要求又高,不得不回归具有高溢价优势的A股市场,获得更大的“圈钱”效应,实现大股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虽然在海外上市的条件能够宽松很多,但不少宣布私有化的上市公司在某些方面上适应不了海外的环境,也常常因为各种情况被各种机构看空。海外上市的梦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大量企业赴美上市之后并不一定能够享受到资金盛宴,企业知名度也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被大量的投资者、机构不断质疑,导致中概股的价值愈发缩水。”
对于如果想继续留在美国市场的中概股,今后的投资者关系怎么做、市值管理怎么做?宋清辉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第一投资者关系方面,要跟美国投资者像永远谈不完恋爱的情人,谈一场高质量的恋爱,不但要“早请示,晚汇报”。第二市值管理方面,中概股要懂得通过借助新兴媒体等手段,进行市值管理提升股价。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不同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关系媒介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化重塑企业股票价值。
他认为,大多数中概股企业的知名度都在中国国内,海外投资者对这些上市公司的情况并不知晓。即便是在国内如雷贯耳的阿里巴巴,在美国也并未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其股价曾长时间处于破发状态中,在今年双十一创下千亿成交额的同时,其股价遭遇黑色星期五,下跌了1.43%。还有些境外上市的企业在国内都没有什么知名度,国外投资者连这种企业的一些除基本信息、财报外的内容外一无所知,在网络上都难觅公司的相关新闻,对于这种企业而言投资者自然会避而远之。
宋清辉最后表示,他坦诚看不懂当前市场上面中概股的商业模式。“中概股公司的商业模式要想让美国投资者看的明白,首先要自己先明白。一些非行业龙头的中概股企业,估值非常低、融资也非常难,企业不得不花大血本聘请中介机构、公关团队来完成相关工作。对于仍在发展阶段、尚未实现盈利的中概股企业,可谓是一大负担。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