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宫家”之凋零

2016年10月27日,日本皇室目前最年长的成员三笠宫崇仁亲王辞世,走完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传奇人生。
比起日本皇室其他成员,诸如他备受争议的哥哥、昭和天皇裕仁,还有不久前有意退位的他的侄子、当今天皇明仁,三笠宫崇仁的知名度要低很多。然而,七八十年前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三笠宫却每每利用其特殊身份,批评日本人的“辱华思想”,战后更是大量发表与皇室成员“保守”倾向不符的言论,乃至于遭日本右翼学者抨击为“赤色宫家”。
“这除了说是屠杀还能说是什么?”
“支那事变爆发以后,日军的暴虐行为,诸如掠夺、强奸、杀伤良民、放火等,为抗日宣传提供了证据……事变之所以未能解决,原因在于日军军人缺乏‘内省’、‘自肃’。”
日本人所说的“支那事变”,即中国人熟知的“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很难想象,上述是1944年1月5日三笠宫对南京“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123名尉级军官的“教育”讲话。三笠宫当时只有29岁,官阶也只是陆军少佐,“教育”对象自然只能是尉级军官。不过,由于他身份尊贵,“支那派遣军”总参谋长松井太久郎中将也率领20多名参谋一同临席听讲,此言一出,场面一时间很为尴尬。
1943年1月,三笠宫从日本来到南京,出任“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勤务。由于三笠宫以“若杉”为印鉴,故化名“若杉参谋”,专门负责向驻南京日军宣传“对支(中国)新政策”。
所谓“新政策”,是日本为了摆脱对华作战泥沼而在1942年12月制定的新策略。当时日本对美作战接连吃了败仗,连年诱降蒋介石政府的计划又未能奏效,大本营方面便调整政策,一是陆军制定“五号作战计划”,直接进攻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二是竭力支持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国官方代表,意在抓住“日支间局面打开的一大转机”,消灭“重庆抗日的根据与名义”。
三笠宫此行目的,便是作为昭和天皇特使,到中国占领区广泛考察情况,找到“结束战争之法”。但这次战时任务,却深深改变了日后他与中国的关系。
早在来华之前,三笠宫已自学汉语三年有余,用他自己的话说:“学习过英语,便更能对操英语的民族产生好感,这便是语言的作用……学习汉语并不仅是为了直接了解对方意思、进而成为外交工具,更是出于深入理解中国与中国人的夙愿。”
这番话给三笠宫的汉语译员木村辰男留下深刻印象:“在满洲(中国东北),高级将校多达数十名,然而能够自由使用汉语、试图与中国人互通意思的人却可以说完全不存在……殿下对汉语研究的态度实在令人感铭于心。”
半个世纪后的1994年,他接受《读卖新闻》社旗下月刊《this is 读卖》采访时回忆往事:“在南京总司令部,我曾经看过满洲日本部队的纪录片,在广袤的野外,中国俘虏好像被什么东西捆起来,(日军)向他们发射毒瓦斯或毒瓦斯弹。这除了说是屠杀还能说是什么?”
二战结束后,三笠宫来到东京大学文学部,攻读古代东方史的研究生。除汉语之外,三笠宫还自学了希伯来语,开始走上学术道路。或许正因战时在中国见闻和经历,三笠宫对军国主义者宣扬的“圣战”彻底不再相信,成了一位热诚的和平主义者。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