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歧途之日本帝国“光荣孤立”

1933年4月,日本赴国际联盟全权代表松冈洋右从瑞士日内瓦回到东京。因为他刚刚态度强硬地宣布“退出国际联盟”,深得国内民心,大批老百姓聚集火车站迎候,而松冈洋右就像凯旋的将军一样从人群中走过。
但面对喧嚣的民众,他竟无一丝喜色,反而特地作了一番道歉声明:“没能让(世界各国)理解日本的立场,我是个失败者,对不起国民。”
众所周知,日本之所以退出国联,是针对“九一八事变”后李顿调查团看上去不利于日方的报告结论。受国联委派赴中国东北实地调查的原英属印度总督李顿,在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中称:“九一八事变”不算日方一再声称的“自卫行为”“满洲国”脱离中国独立,不是当地人民的想法,而是外来的日军以武力强加。
尽管李顿报告中话锋一转,作出如下表述:国联尊重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居住权、经商权,并建议在保持中国主权前提下,建立“满洲自治政府”,由国联派专人指导;中国东北成为非军事地区,国联设立特别警察署维持治安;中日两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显而易见,在西方列强主导下的国联对日本做出了巨大让步,毕竟远东只有这么一个强国,需要让它打头阵,拖住新生的共产主义苏联,况且1929年大萧条之后,欧美各国元气尚未恢复,也没有足够能力压制日本。正如当时日本陆军省干部铃木贞一所言:“国际联盟无非是在言论上吵吵闹闹,不会拿出力量来攻击我们。”
日本强硬派一方面加紧将“满洲国”这锅生米煮成熟饭,一方面高调退出国联,在一般易受鼓动的日本民众眼中,无疑大快人心。但当年的日本内阁,除外相内田康哉外,几乎全员反对退出国联。松冈洋右远赴日内瓦的最初使命,并非退出国联,而恰恰是要极力保住在国联的位置,设法寻求“九一八事变”后有利于日方的和解方案。
1932年12月召开的国联大会上,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所作所为饱受各方指责,唯有英、法两大国代表对此轻描淡写。似乎是受此微妙暗示鼓舞,松冈洋右在以英语发表的演讲中,居然将日本比作耶稣,高喊“虽然欧美国家要将20世纪的日本在十字架上凌迟处死,但正如耶稣在后世会为人所理解一样,日本的正当性也一定会在日后得以彰显!”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