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已成末路狂花?

进入2017年以来,继町町单车、悟空单车、3Vbike先后倒闭并对顾客利益直接造成伤害后,日前,业界颇具知名度的小鸣单车和酷骑单车,也相继被曝押金难退,拨打官方客服则出现忙音和无法接听状态。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报道,2016年,近20家品牌投放了约200万辆共享单车,而2017年预计投放总量极可能接近2000万辆。
8月,国内的共享单车月卡免骑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背后却是这个膨胀速度惊人的新兴行业几近强弩之末。
继杭州、福州、郑州陆续禁止在城市里投放新共享单车后,8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向各大共享单车企业发出“告知书”,要求企业暂停新增投放车辆,一旦发现,将作为严重失信行为纳入企业征信档案。背后诱因是愈演愈烈的城市公地管理危机和共享单车无序投放后的市场饱和——从北上广深来看,目前出现了大量空置的、无人问津的共享单车。
除政府规范管理、同业恶性竞争、资本跑马圈地等带来的压力日益巨大,最可怕的是共享单车在重压下开始背叛自己的衣食父母。虽然小鸣单车负责人随后解释主要是因为公司技术问题导致,并称小鸣单车正从一二线城市转移到三四五线城市,公司大力推进的电子围栏也已经在广州、上海等城市落地。
但这一切并不能缓解媒体的质疑和公众的焦虑。在管理者集体失联的町町单车App的评论里,充斥着“骗子”、“黑心”、“垃圾”这样言辞激烈的评论。有用户表示,退款申请已发起七个月,至今仍未收到退款。
这些坏消息会不会是恐怖的多米诺骨牌倒下的起点?
当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纷纷上路的时候,一个温暖动听的故事曾在北京街头流传:一个驻京的外国大使外出开会,放着专车不坐而改乘地铁,走出地铁后再飞身骑上鲜艳的共享单车,留下了一个低碳环保的美丽背影。
这个故事的流传,背后凝聚着太多市民对雾霾、拥堵的忧虑和对蓝天白云、一路畅通的向往。
也就是说,共享单车卖的不是城市交通的拾遗补缺,而是一种直击心灵的新型生活方式——无论从商业的角度,其产品是多么OUT,模式是多么陈旧,运营环境是多么的逼仄。
在环保的大旗下,在媒体的鼓动下,在资本的刺激下,共享单车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市场能量,如雨后春笋迅速扩张到中国各大中城市,拯救了一批经营困难甚至濒临倒闭的自行车制造厂。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