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述思:冯小刚VS王思聪,一开始就定好了输赢

从一出手,冯大导演就输了,败就败在这个大字。
首先是岁数大。冯小刚生于1958,王思聪生于1988年。整整差三十。哪有孩子家长不接招,您直接喷人家孩子的。差着辈呢。
第二是地位。您老是中国影视大鳄,江湖地位崇高,获奖无数,属于革命老前辈。王思聪再牛也不过是国民老公,一个仍在亚洲首富罩着、在娱乐圈为老爹定的小目标——挣一个亿奋斗的新星而已。
这些道理冯大导演不会不懂。
在冯导著名作品《老炮儿》中,一群边缘化的社会老混混之所以不顾年事已高,与有背景的新时代小混混PK,那是真急了。不过,影片中还有些情怀,比如口中念叨着规矩,比如还知道通过寄信给中纪委助力中国反腐事业。
但冯导这次在网上向王健林发难,最终放下身段与其子王思聪交手,却没有老炮儿高级,他这回纯粹是为了利益。
《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导呕心沥血的力作,没公映就在国际上获得了一个金贝壳奖,而且相对于《老炮儿》,这个名字很性感的片子在语境上有了新的突破,在审查严格的今天确实令人敬佩,但这无法保证其在票房收入达到郭德纲所说的30亿。
比如另一部冯导的呕心沥血之作《1942》,也很有情怀,试映时很多明星意见领袖都留下了感动的热泪,事后却票房败走滑铁卢。
对于资本大鳄主导的院线来说,没有大比例安排《我不是潘金莲》,或有票房的疑虑,您要能在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我不相信王健林放着银子就是不挣?所以冯导不要捉急,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观众。
一个娱乐致死的年代,影视市场的主导者早已变成了普通大众,这些左右着电影票房的人大多生活不易,压力山大,多数只想花几十大元在影院里获得单纯的快乐,情怀啥的不可勉强——没情怀这毛病倒与教育部有几分关系。这需要时间,更需要整个文化产业的大佬们精诚团结,共同努力。
既然是冲挣钱去的,就得按市场的规矩来。决定权在观众,关键方是院线。谁让院线在下游呢?正如一个卖冰箱的不可能挤兑张近东,一个网上卖鸡蛋的是不可能调戏马云一家的。
《我不是潘金莲》承袭了冯氏喜剧风格,在票房上其实可以有更高预期。冯导大可放下身段与万达友好协商,您瞧瞧人家方励为了吴天明老先生的文艺片《百鸟朝凤》多卖几个钱,都跪了。
王思聪说,不给《我不是潘金莲》排片是因为冯导是股东的华谊挖了万达一个高管,然后王中磊出来揭发万达过去也挖过华谊的人才。这只能说明两个公司都是爱惜人才的好公司,也说明当下电影产业运营管理人才之匮乏有多严重。两个公司的管理者应惺惺相惜才对,共同寻找对策,咋还打起来了呢?
退一万步说,毕竟都是人,谁规定了首富及其后代都应该像佛爷——大度到能天下难容之事?
顺便提醒冯导,曾经的著名地产商王健林为了完成企业转型,面对文化市场的繁荣,数年前就在文化产业进行了精心布局,动用资本的力量,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公司,在国内广建影院甚至买下好莱坞的著名电影制作公司,终成电影界乃至文化产业界的巨擘。
万达院线在2015年全国总票房份额中13.3%,是二三名总和。万达文化集团成立仅三年,每年收入都以百亿数量级增长,2015年万达文化集团收入已是行业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
资本青睐文化产业首先是这个行业的福音。比如2015年全国影院总数超过6000家,银幕总数达3.1627万块,与全球最大的北美市场只差约7000块。这无疑极大地推动了整个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但随着市场的高速发展,为了获得高额回报,急功近利之风日炽,由此引发的整个产业重投资轻创作的问题日益严重,已在阻碍整个影视市场的发展后劲。
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48.7%。其中,国产片票房同比增长68%,创造了历年最好成绩。但到了2016年上半年,增幅出现了腰斩,观众关于国内电影粗制滥造以致烂片如云的批评不绝于耳。
在竞争日益激烈、营销成本飙升下,中国一线明星身价激增,最高竟然占到一部影视剧8成左右成本,以至于诱发广电总局出台限薪令。
冯小刚和王思聪的互撕正发生在中国电影产业繁荣下的危情时刻。
最牛的创作人和最牛的资本方本应相互携手,却在网上互喷,令人啼笑皆非。假如这些市场的主导力量不能推动市场游戏规则的完善,提升创意水平、制作水平、技术水平、运营水平,真正满足观众日益升级的内在需求,无论您多大名多有钱,这场PK都宛如站在可能触礁的泰坦尼克上抢蛋糕。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