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御风而行 产业探索集群式发展

本报记者 蒋政 郑州报道
预制菜产业的热度仍在继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言预制菜产业发展,涉及行业标准、食品安全、产业集群等。同时,全国多地召开预制菜相关论坛,举办预制菜展览会,并从政策上鼓励推出预制菜产业园区,试图从产供销链条促进预制菜的发展。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预制菜在全链条逐渐呈现集群式发展,多地通过成立产业联盟、产业基地等形式,凭借规模优势和业务协同,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先机。不过,亦有多位行业人士提醒,应关注阶段性过热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要多方合力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预制菜备受关注
3月10日,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盘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伍俊峰出现在和一肉业鹿邑工厂的开业庆典上。这家位于河南周口的肉牛屠宰企业,在2020年5月入驻当地的澄明食品工业园。后者正在谋求打造成中部最大的火锅、烧烤、预制菜食材基地。
在前一日,伍俊峰还在江苏南京出席某预制菜产业论坛,分享自己对于产业的看法。他告诉记者,每天调研或参加一到两家预制菜企业和活动,是近期工作的常态。“可以明显感受得到,外界对预制菜产业的关注更加多了。”他说。
记者注意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同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针对该产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记者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处获悉,他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一份提案《关于高质量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建议》,针对预制菜标准、食品安全、科技投入、顶层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得利斯董事长郑思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到,预制菜是典型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建议完善系统性的生产管理全过程标准化体系,这是预制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也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预制菜已经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的重要路径,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迭代升级意义重大。应牵头研究制定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规划、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以及统一生产标准规范等。
“因为预制菜产业链接着一二三产融合,对于带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层面越发重视,很多跟预制菜相关的活动,规格越来越高,政策支持越来越多。”伍俊峰说。
就在伍俊峰来到鹿邑的前两天,中原预制菜产业论坛在此举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巍峰以及当地地市主要领导悉数出席。在该论坛上,孙巍峰表示,今年当地每年将拿出5000万元资金支持河南预制菜发展。
另在本月初召开的云南省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上,当地一口气推出预制菜展示展销、预制菜产销对接会和预制菜产业园区招商推介会、云南预制菜产业发展论坛、直播推广和电商销售活动等12个项目签约合作仪式。
集群化趋势明显
预制菜产业备受关注的同时,自身正在迅速扩容。
孙宝国在上述提案中援引数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另据艾媒金榜最新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各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排行榜》,广东、山东、河南分别以94.38、92.39、84.87的产业指数位列前三。
艾媒CEO张毅告诉记者,区域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原材料或者加工配套基础扎实、龙头企业带动、产销能力和冷链物流情况。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振杰提到,河南当地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千亿级预制菜基地,当地拥有消费市场优势、交通区位优势、食材资源优势、人力资源和专业人才优势等。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