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胡乃军:数字化医疗将促使医疗保险从费用分担走向整合支付
2022-11-17 22:43
作者:杨菲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杨菲 郑利鹏 北京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当前,中国数字化医疗建设蓬勃发展,这对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机遇?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胡乃军在《中国经营报》举办的“2022中经金融高质量发展峰会”上表示:“未来,保险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对不同群体差异性制定保费;利用健康管理开发面向慢性病患者的保险;继续开发智能审核系统,建立更精准的诊疗数据库;健康数据库做好开发和维护,为全周期支付做出探索;要跟踪医疗技术的进步,探讨成本和效益合理的边界;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理赔服务;还要开发医养结合的服务体系,包括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中技术的应用。”
2015年7月《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其被认为是中国数字化医疗的起点。不过,一直到2020年11月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数字化医疗才开始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心。
胡乃军认为,数字化医疗具备多重价值。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医疗体系应用中的难题,例如优质医疗资源分布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支付效率。
胡乃军说:“过去,无论是社保还是商业保险,基本都是按项目付费,这种以治疗为中心的付费方式,让保险无法进入体系,还伴随产生了道德风险,甚至出现诈骗医保基金的现象。”
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医保支付的改革。
胡乃军介绍,在医保支付方面,2016年人社部颁布《关于积极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医保基金管理,全面推进付费总额控制,加快推进按病种、按人头等付费方式,积极推动DRGs(按病种分组付费)的应用,探索总额控制与点数法的结合应用等,建立复合式付费方式。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