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经营的良与不良
本报记者 樊红敏 北京报道
近期,地方AMC公司2021年财报数据陆续公布。
《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有27家地方AMC公布了2021年业绩,其中7家营业收入下滑,占比超过25%,9家净利润下滑,占比超过30%。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造成业绩分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地方AMC资源禀赋、发展特点差异明显;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不良资产处置业务难度也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机构收包意愿在下降;随着部分地方AMC多元化业务信用风险的暴露,未来行业分化趋势或将进一步加剧。
超三成净利润下滑
本报记者注意到,业绩下滑幅度较大的机构有晋阳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阳资 产”)、安徽省中安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中安资产”)、江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资产”)等。
Wind数据显示,晋阳资产2021年营业收入0.7亿元,同比增长39.50%,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15亿元,同比下降301.53%。晋阳资产也成为目前公布财报的地方AMC中唯一一个亏损企业。
另外,安徽中安资产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832.67万元,同比下降90.54%;营业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12.12%。江苏资产2021年净利润7.54亿元,同比下降18%左右;营业收入45.54亿元,同比增长16%左右。
而业绩增幅靠前的公司中,华润渝康资产2021年年报合并报表显示,实现营业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41.11%,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811.3%。
A股唯一持牌地方AMC上市公司海德股份(000567.SZ)公布了2021年度业绩报告,受益于资产管理业务环境持续优化和公司经营能力提升,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113.79%,归属母公司扣非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6.94%。
头部地方AMC中,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9.52亿元,同比增长9.06%,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2.63亿元,同比增长20.70%。
从已公布2021年财报地方AMC的业绩数据来看,业绩分化明显,部分公司业绩下滑显著,而这背后,不良资产市场规模却在不断上升。
光大证券固收研究院发布的研报分析,不良资产供给正在增多。信用债方面,2018年至2019年的民企违约潮、2020年超市场预期的“永煤事件”、2021年发酵的“恒大事件”及持续发生的城投主体非标瑕疵事件,导致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情绪不断扩大,我国不良资产供给增多,AMC市场容量上升。银行方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房地产市场的偏冷,多数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流动性收紧的风险,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有所下滑。截至2021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85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为1.73%。另外,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始终未得到有效控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也面临“多点开花”的情况,而国际地缘冲突更加剧了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银行不良贷款规模、非银金融机构及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规模仍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资源禀赋导致业绩分化
就不良资产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而业绩却分化加剧的原因,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不同地方AMC资源禀赋、发展特点差异明显,实力差异悬殊;如一些机构被赋予了更多政策性职能,还有一些机构则更为市场化。
“有些地方没有那么多不良资产,而且地方上也不允许地方AMC做‘接盘侠’。”中部省份某地方AMC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