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研判2023年:看好消费地产板块 稳增长累计效果显现

本报记者 顾梦轩 夏欣广州 北京报道
即将过去的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在2022年即将结束之时,多家机构纷纷对2023年经济状况进行预判。多位受访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度过了最近疫情防控调整可能导致的短期冲击后,中国经济在2023年后的表现将会越来越好,全年经济增速有望高预期。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回望2022年经济,年初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全球通货膨胀形势严峻,美联储频繁大幅加息,引发全球“加息潮”。由于全球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A股也暴露于系统性风险之中,疫情持续多点散发和地产走弱是两个最大的超预期冲击。二三四季度,在疫情反复冲击下,宏观经济增速面临较大挑战,导致股市出现两次大幅调整。近期,随着房地产金融的改善以及疫情防控的优化,股市迎来一波反弹。相反,经济基本面偏弱使得市场利率处于低位,因此今年债市表现不错。但近期债市由于利率反弹以及理财资金回撤,也出现了一波调整。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中融基金有关人士指出,刚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预示着明年的货币、财政政策仍将维持宽松。随着疫情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扰动减弱,中国经济的运行将出现好转,经济增速将出现反弹,居民消费也将修复。
股市表现将好于债市
在经历了2022年的疫情反复之后,2023年成为中国疫情后复苏关键之年,多家券商对此寄予“通往繁荣”之希冀,中国经济总体将复苏向上。不过,券商同时提醒,面对不确定性,阶段性的反复和资产波动加大恐难避免,疫后复苏需要一个过程。
疫情干扰会明显减弱之后,稳增长政策的“累计效应”或将显现。国金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疫情对经济的拖累会明显减弱,党的二十大后新征程启动,预期和信心有所恢复后,稳增长的“累计效应”才能集中体现出来。
万家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基金经理黄海也认为,从基本面来看,2023年经济是一个弱复苏的过程。从去年二季度开始有一个筑底的过程,最终会在政策的发力下和稳增长政策的累积效果下体现出来,明年二季度应该是库存周期底部。
2023年资本市场的表现将会如何?多家券商研报认为,2023年,股市表现将好于债市。国金证券研报认为,就资产配置而言,2023年优选“中国股市”和“美国利率债”。国内环境“利股不利债”,股市先是价值风格后切换成长风格,债市或将开启熊市。美国利率债和黄金等避险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