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口较上年末减少85万人 专家: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常态化时期

本报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备受关注的2022年人口数据终于出炉。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量有所减少。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陆杰华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解读上述数据时表示,这意味着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常态化时期。
人口学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健康中国50人论坛执行主任陈剑也表示,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2022年将载入中国历史。这意味着,中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的漫长隧道。”
记者注意到,2022年我国新出生人口也出现下降,并跌破千万级,为956万人,较上年减少106万人。
2022年出生人口跌破千万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对比2021年数据,2022年我国少出生106万人。
近些年我国新出生人口规模一直呈下降趋势。仅从2016年到2022年看,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分别为1883万人、1765万人、1523万人、1465万人、1200万人、1062万人和956万人。
实际上,中国近年来的出生人数和生育率都出现了大幅下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至202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3的历史最低水平。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观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2017年以来,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出现了快速下降,到2020年的短短3年时间里,总和生育率由1.88下降到1.3,如此剧烈且突然的变化是比较罕见的。
不仅如此,短短几年时间,我国年出生人口也快速地从2016年的1883万人降到2022年的956万人。
就导致中国出生人数持续下降和低迷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卫1月13日在中国人口学会举行的“人口负增长及其应对策略研讨会”上表示,出生人口规模下降受育龄女性的规模下降、女性结婚年龄推迟、已婚女性生育率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其中就育龄女性的规模下降,陈卫表示,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育龄女性规模从2010年以来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3.7亿人下降到2020年的3.2亿人和2022年的3.1亿人,“十四五”期间都将持续下降。2017~2020年,育龄女性人数年均减少567万人,其中对于出生人口贡献最大的20~29岁生育旺盛期女性,年均减少540万人。
不过,陈卫也同时表示,导致近年来我国出生人数和生育率低迷和下降的更深层次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导致群众生育意愿较低。
此外,新冠疫情也对婚育行为产生一定影响,进一步降低生育率和出生人数。陈卫称,在疫情冲击下,很多人的就业、收入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健康状况也受到影响,被迫延后或取消婚育计划,甚至对怀孕的女性增加了流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从死亡人口看,这一数据在2021年首次达到千万级之后,2022年继续这一态势,死亡人口数量较上年增加27万人。
就近期各方关注的2022年12月份的全国死亡人口数据,今天国家统计局并未公布具体数据。
据了解,我国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是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非普查年份,人口统计使用抽样调查方法,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标准时点是每年11月1日零点,以此来推算全年的总人口、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据。而2022年即为非人口普查年份。
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
性别比一直是人口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