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两个全球“中心”目标 北京通州加步快跑

本报记者 颜世龙 北京报道
北京市金融资产已超过190万亿元,总量约占全国一半,金融业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地位不断巩固。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产业正在推动首都,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北京副中心——通州区,正是这强劲推动力的来源之一,而且势头愈加明显。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通州区金融办了解到,2022年,通州区金融业增加值、税收、地方级贡献三项指标占比均超10%,为历年首次。其中,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33亿元,金融业税收达28.5亿元。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近9500亿元,增速名列全市前茅。各项贷款余额近2300亿元,增速达27%。全区已注册金融企业超360家,业态更加多元,各类金融资产交易、管理规模近3万亿元。
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和国务院批复的北京自贸区总体方案,通州区被赋予“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双重定位。一系列来自中央、北京市、通州区三级联动政策体系让通州区正在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超360家金融机构落户通州
“我是去年4月来到城市副中心参与筹建通州新城支行的,当年7月21日支行正式对外营业。我们距离北京市政府900米,距离通州区政府600米。开业以来,我们积极融入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和建设,要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支行。”民生银行通州新城支行行长朱炫宇说,成立通州新城支行是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贯彻落实总行深化与通州区合作要求的重要举措,所以新城支行在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我在通州虽然展业时间较短,但却深深地感受到了通州是一块发展的热土,通州区正以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为代表的六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和‘钱景’均充满无限想象空间。”在谈到来通州工作的感受时,朱炫宇说,能感受到通州区务实进取的风格,近几年接连颁布了力度相当大的招商引资政策,从区领导到经办员都极具服务意识、发展意识,有着干事创业的饱满热情。
务实与进取的风格正在通州成为一种潮流。据朱炫宇介绍,自去年7月成立以来,支行第一时间在通州开展调查研究,推广民生银行信用类产品,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推出了“易创贷”“星火贷”等,以满足通州实体经济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融资需求。同时,支行坚持以“快”取胜,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做到快申报、快审批,为企业提供快捷的金融服务。“让金融更好、更便捷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我们的使命。”
华夏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行相关负责人在受访时表示,华夏银行作为北京市属重点金融企业,其定位就是“北京的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和北京市战略部署,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应有之义。2019年8月,分行筹备组正式进驻通州,2020年5月8日,分行正式对外营业。
“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感到蓬勃朝气、未来可期;感到温暖关爱、信心十足。”上述负责人谈到落户通州后的感受时说,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支持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华夏银行将全力打造“城市副中心金融服务示范行”。
而城市副中心抢抓历史机遇,加快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火热景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吸引越来越多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入驻,城市副中心人气越来越旺了。“落户通州,能明确地感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服务精神。”
多位在通州展业的金融机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落户通州后,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效益增长,而且看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也有自己贡献的一份力量时,颇有一种使命感在催促着自己。“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全市首家市属银行理财子公司(华夏理财)、国内最大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北银理财)、首家中外合资资管公司(招商信诺资管)……一批高质量、专业性财富管理及服务机构相继落户城市副中心。记者从通州区金融办了解到,截至目前,通州区已注册金融企业超360家,业态也更加多元,各类金融资产交易、管理规模近3万亿元。
全方位打造两个全球“中心”重要承载区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