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前沿科技发挥产业链优势 地方两会聚焦绿色高端智能新赛道

本报记者 郭阳琛 石英婧 上海报道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连日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等多省市纷纷将目光聚焦到产业发展、升级。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提升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加快六大重点产业创新突破,大力发展四大新赛道,在未来产业五大领域加速布局;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要扎实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围绕优势产业新赛道锻长板
“建议多措并举,鼓励和推动全球最前沿科技生长、落地、扎根上海,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协专题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说。
生物医药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陈启宇建议,首先要围绕大企业和中型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促进高质量生长。上海拥有一批大型医药企业,它们都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底盘,也是优质科技成果最好的转化承载体。
“上海建立新兴组织机制推动帮助这些企业优质生长。在推动帮扶下,希望大型企业做大,中型企业做强,小企业做快。对于大型科研院所,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机制。”陈启宇说。
陈启宇认为,要高水平高质量的增长落地,吸引国际高水平药械创新产品落地上海,实现沪产、沪研、沪销。同时瞄准国内领先企业,出政策,从营销、研发、制造三头鼓励落地上海。“复星已经引入落地了达芬奇机器人、CAR-T细胞治疗等产品,上海有这样的承接和容纳能力。建议在上海进一步吸引国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落地上海,为上海科技成果成长注入更新活力。”
“鼓励上海本土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发展的‘下半场’留在上海,真正扎根上海。”陈启宇还建议,建立更有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融资体系,推动本地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扎根上海。此外,吸引外市企业总部转移扎根上海,使得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上有更发达的根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重要的新赛道日益清晰明朗。上海市人大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认为,制胜产业新赛道要“锻长板、补短板、筑高地、优体系”。建议锻长板,创造更多“撒手锏”绝技,实现在重点领域全球领先的整体性优势或部分领域的先发性优势。
汪泓表示,要以三大先导产业为基础,围绕优势产业新赛道锻长板,引领赛道风口的“核爆点”,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基因技术、物联网、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