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田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点、线、面“三步走”

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三年之前,当大家去谈论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时,可能更多的还是一个品牌美誉度的事情,但现在我们要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尤其是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到整个资源体系的挑战的角度来思考,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且重要。“9月22日,在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责任观察室——与责任同行,促进可持续发展新动能”直播活动上,商汤科技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田丰如是表示。
社会责任没有边界,需要千千万万企业身体力行,寻找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契合点并共创价值。科技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AI(人工智能)技术在其履责中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田丰指出,从2019年至2020年更多是“点”的实践,结合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大背景,内部思考探索社会责任与科技伦理治理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人工智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愿景,这一理念方向在之后几年里越来越成为业界的共识;作为“AI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商汤科技连续在2020年、2021年发布了《AI可持续发展白皮书》,通过调研全球数百份与可持续发展、AI伦理与治理相关的政策、法律、标准等内容,提出了“以人为本”“技术可控”“可持续发展”三大理念,总结提出“平衡发展的AI伦理观”。基于此,商汤科技内部陆续建立“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前者指持续的调研积累AI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库,并在内外部进行推广;后者则是建立AI治理体系,今年随着人工智能治理进入落地实践阶段,商汤科技在行业中首次提出,发展“负责任且可评估”的人工智能,并将其作为商汤科技开展人工智能治理的愿景目标,打造伦理治理闭环。此外,“技术可控”则是指涵盖责任可追溯、算法可解释、算法无歧视等原则,积极实现人工智能的法律合规、主动保护数据安全,逐步将其贯穿到企业内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
在向“线”的联动扩展中,从2021年开始,业内认为人工智能相关治理发展已经进入了以技术验证为主的落地实践阶段。商汤科技积累的“数字人”等技术,应用于防疫抗疫、智能客服、在线问诊等实际场景中。另外,AI被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对于城市应急管理、交通事件分析与处理、垃圾乱倒监测、共享单车规范停放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降本增效作用。随着技术的演进发展,一面是效率的提升,另一面是公平普惠。举个例子,渐冻症看护项目是商汤科技推进AI向善、促进科技普惠的一个缩影。商汤AI智能看护系统可针对行动不便、吞咽及呼吸困难的病人进行24小时无接触看护,不间断查看监测患者的呼吸、睡眠状态、肌肉萎缩情况等,以便实时观察、及时治疗。不仅能在白天大大缓解了看护人的精神压力与时间、精力等负担,同时能在夜间关灯情况下稳定工作,让患者与看护人安心入眠。
当前,科技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正进入“面”的阶段。在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法学与AI伦理研究中心携手国际金融论坛可持续发展理事会、商汤科技、特斯联、神户大学社会制度创新中心、新加坡人工智能国际研究院共同发起亚洲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联盟(Tech4SDG)。至今,已有40多家智库高校、企业加入联盟,涵盖亚洲地区的9个国家和地区。Tech4SDG联盟的宗旨在于以“数字科技推动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创造人类更美好未来”,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去帮助社会跨越三大鸿沟——数字经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供应链。
谈及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案例落实到组织里,田丰结合商汤科技自身的经验表示,首先,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由“一把手”亲自抓;其次,商汤科技自2020年1月统筹推进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以来,已在内部开展大量治理创新实践,将伦理原则嵌入到产品设计、开发、部署的全生命周期,初步形成了人工智能治理闭环。在数据风险方面,商汤科技将个人信息保护融入产品研发全生命周期,设立“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评估审查,确保产品遵循默认符合个人信息保护的设计要求。在应用风险方面,商汤科技持续完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体系,建立覆盖设计、开发、部署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伦理风险审查流程;紧随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变化,建立“全球AI伦理风险库”;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培训,持续完善内部伦理传播体系,不断提升员工伦理素养。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逐渐深入产业应用,AI的可持续发展与治理之间的关系正如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一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编辑:吴清 校对:翟军)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