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出海:因地制宜寻增量

本报记者 黎竹 刘旺 北京报道
近两年来,随着内地新茶饮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茶饮品牌开始关注国际市场,寻求海外市场增量。
对此,多位专家表示,在茶饮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海外市场成为茶饮品牌的新蓝海。想要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茶饮品牌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精准定位和创新产品,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和营销渠道,并寻求当地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协助。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虽然传统的中式纯茶品消费的海外市场较为有限,但持续改良与创新后的新茶饮,无论是其产品调性、市场形象与推广方式都有较强的国际化适应性。他强调,“未来海外市场确实值得深耕,这就类似于咖啡文化进入中国这一传统的茶文化消费市场的历程。”
竞相扬帆出海
近日,蜜雪冰城悉尼店的排队盛况引起了不少澳洲留学生的关注。在悉尼大学的Mia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刚开业时我也去排队买了一杯!满满的自豪感!”
Mia认为,这份自豪感来源于文化认同感,在悉尼的世界广场开着一家中国的网红奶茶店,可爱的“雪王”就这么出现在澳大利亚最大城市的中心黄金商圈。
据了解,在该店2月刚开张时,从中午十二点到晚上十点,排队的队伍排到了拐角,首日营业额突破了2.4万元。实际上,2018年越南河内就出现第一家蜜雪冰城,在开业当天,这家店卖出了近1400杯茶饮,随后蜜雪冰城海外拓展版图接连扩展到了泰国、新加坡、日本、韩国。
而2018年在新加坡开出首店的喜茶,目前也试图用全球合伙人形式再次走出国门。3月9日,喜茶事业合伙助手微信小程序上的开放合作区域显示,目前喜茶已开放海外市场的事业合伙人申请,包括日本、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海外区域。
霸王茶姬方面向记者介绍道,其用5年时间走出云南,陆续在四川、重庆、浙江、广东等区域落地,同时在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开设门店超过65家。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国内新茶饮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目前国内市场已面临增速放缓的境况。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2020年新茶饮市场增速为26.1%,未来2至3年整体增长速度将阶段性放缓,10%~15%是较稳妥的中速发展。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认为,总体来看,与在境内快速拓店相比,新茶饮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步伐更小,发展速度也更慢。
柏文喜直言,目前来看,虽然部分茶饮品牌取得了初步成功,但出海对其管理和供应链而言既要实现本地化,又要实现国际化,两者之间的恰当平衡与良好结合,是保证新茶饮品牌出海成功的前提和依托。
抢滩东南亚
这几年来,不少新茶饮出海聚焦在东南亚地区。墨腾联合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东南亚消费者一年在新茶饮的消费高达36.6亿美元(约268亿元人民币)。
商务部研究院电商所副研究员洪勇认为,“东南亚地区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巨大,特别是在年轻人和城市居民中,茶饮消费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东南亚地区的饮食文化与中国相似,茶文化也深入人心,茶饮口味相对接近,这使得新茶饮公司的布局更加容易;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茶饮消费市场也随之增长,这为茶饮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柏文喜则认为,新茶饮品牌更倾向于东南亚市场,是因为这一区域市场对其而言属于相对熟悉、消费习惯与国内差异较小、国内顾客市场渗透率较高的区域,目前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供应链也更容易拓展和延伸到这一区域市场。
记者注意到,从2021年底开始,蜜雪冰城陆续出现在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在印尼和越南发力最猛,截至2022年3月,其已在这两个国家开了566家门店。
据悉,落地在成都青白江区的蜜雪冰城智能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及亚洲总部项目负责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及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市场拓展、原料供应、运营管理及销售结算。蜜雪冰城集团副总裁孙建涛曾对外公开表示,“未来我们将依托青白江的国际班列优势,让很大一部分产品搭乘班列出口。”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