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体育赞助升温 品牌打响争夺战

本报记者 许礼清 北京报道
体育领域中的女子体育赞助正在升温。
赞助数据和广告服务公司SponsorUnited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2022年女子体育报告》的研究,据估计,2022年女子体育的赞助协议价值同比增长了20%。共有3500个品牌在14个女子职业联赛和大学运动员的NIL(名称、形象和肖像)权益中购买了总计5650个赞助商或媒体营销资产。
在国内,女子体育同样热度高涨。中国女足荣获亚洲杯冠军、中国女篮获得世界杯亚军、谷爱凌夺得女子大跳台金牌、中国女乒运动员王艺迪连夺全国锦标赛冠军、亚洲杯冠军等一系列高光时刻,让女子体育备受关注。
商业价值也随之增长。以谷爱凌为例,其手握20多个商业代言,覆盖运动、高奢、乳制品、服饰等多个领域。
同时,女子体育崛起也带动了女子体育装备的热销,运动鞋服企业纷纷布局。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女子运动将顶起体育赛道的“半边天”。
女子体育市场崛起
11月13日,美国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人声鼎沸。大洋彼岸的运动场馆内,中国人的身影不在少数。一场UFC终极格斗冠军赛在这里打响,在现场、在网络,无数国人一起见证了中国选手张伟丽重新拿回金腰带。
一周后的泰国曼谷,中国女乒运动员王艺迪在乒乓球亚洲杯决赛当中以4比2击败日本选手伊藤美诚,帮助中国女乒实现乒乓球亚洲杯五连冠。
2022年以来,许多女子运动员的名字给到国人惊喜,张伟丽、王艺迪、谷爱凌、王珊珊、赵丽娜,从足球场到滑雪道再到八角笼,中国体育彰显出了独特的力量。
国人也对女子体育表现出了高度关注,首先体现在收视率和上座率方面。
根据央视官方数据,中国女篮对阵美国女篮的世界杯决赛在CCTV5的收视份额为17.63%,双网收视均位居同时段第一,是央视今年转播的篮球赛事中收视成绩最好的比赛。
而将视线放宽,德勤发布的《女子体育兴起:迈向商业化之路》研究报告称,十年来的诸多案例显示出,女子体育将能创造大量电视观众,为赞助商创造价值,单次赛事便能吸引数以万计的体育迷观看。
提起女子运动,沃曼体育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侯嘉语认为,2021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它被认为是女性体育新时代元年。东京奥运会作为一场史无前例性别平等的奥运会,也是世界女性体育市场崛起的最强佐证。
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女选手在各大赛事当中取得的不俗成绩,表明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平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外,女选手的出色表现同时能够激励更多的女性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而且众所周知,一位母亲对家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对体育运动本身的普及和推广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民族自豪感在体育运动产业的发展中尤为重要,越来越多中国优秀运动员走上世界舞台,在为国争光的同时也提升了国人的自豪感,这进一步激发国人对运动的热爱,带动运动产业蓬勃发展。”清华大学品牌营销高级顾问孙巍认为。
与此同时,品牌方对于女性的商业代言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冬奥会带领3亿人走上冰雪的同时,谷爱凌、徐梦桃等运动员均收获了不少代言。
而今年年初在亚洲杯夺冠的女足,陆续签下上汽荣威、华润怡宝、小红书等品牌的赞助,王霜、张琳艳等球员也先后斩获不少个人代言。
SponsorUnited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鲍勃·林奇(Bob Lynch)曾表示:“近年来,涉及女性运动和运动员的上座率、收视率和社交参与度都大幅上升,通过投资和赞助获得了姗姗来迟的资金支持,这些投资和赞助明显取得了回报,只会继续加速增长。”
品牌方打响争夺战
在以往,在超千亿规模的体育赞助当中,属于女子体育的部分是极少的。但女子体育正在凭借日益增强的竞技性和收视率改变这一状况。
德勤发布的《女子体育兴起:迈向商业化之路》研究报告称,体育领域的一大趋势为女子体育商业化,未来价值将远超10亿美元。
品牌方们也开始打响了女子体育赞助的争夺战。例如,安踏在谷爱凌知名度不高时,便与其签订了合约,最终成为了北京冬奥会的大赢家。
匹克也在持续加码。6月,匹克宣布与刚刚加入WNBA卫冕冠军芝加哥天空队的中国女篮中锋李月汝正式签约,使之成为品牌旗下首个女子篮球代言人。李月汝也成为继女子马拉松冠军焦安静之后,匹克签约的第二位中国顶级女子运动员。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