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井喷”

本报记者 陈茂利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驶入快车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汽车出口181.7万台,同比增长52.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成为汽车出口核心增长点。
在众多“出海”的车企中,上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奇瑞汽车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其中,长成汽车近年来频频通过海外建厂、收购工厂等方式推进海外战略。此外,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也纷纷落地自己的“出海计划”。
《中国经营报》记者关注到,中国车企正一改以往主要出口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局面,开始全面“出击”,进入一向强势的欧洲市场。
“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一些中国自主品牌形成了先发优势,通过在本土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迭代,电动车产品多样,在全球市场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对比之下,海外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在多个细分市场中还缺乏极具竞争力的电动车型。”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研究董事杨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存量博弈时代,持续推动我国汽车产品出海战略是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重要一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表示,我国应以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先发优势为基础,持续打磨动力电池、电机、整车集成等关键技术优势,以产品为基底,推动产业链资源协同出海战略。
自主品牌“搅弄”海外市场
在181.7万台的出口总量中,乘用车出口占了“大头”。2022年1~8月,乘用车出口144.6万辆,同比增长56.4%,占比高达79.58%。
汽车厂商中,上汽集团是海外出口当之无愧的“排头兵”。前8个月,上汽集团海外出口及海外基地销售量累计达到57.99万辆,同比增长56.67%。
从占比来看,上汽集团创造了海外市场“每卖出三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造”的佳话。
据了解,目前,上汽集团的产品销往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欧洲、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南亚六个“五万辆级”区域市场。
长城汽车一直以来都是征战海外市场的实力派。截至今年7月,长城汽车海外销量达成100万辆。
虽然由于体量原因,长城汽车海外市场的销量与上汽集团有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长城汽车一直在通过自建以及收购海外工厂的方式推进海外市场布局,实打实地靠着“自有”品牌在不少国家建立了产品口碑。
记者关注到,与前些年依赖“皮卡”征战海外市场相比,长城汽车出海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仅在过去一年便投放了哈弗HEV、欧拉好猫、坦克300等多款产品。同时,在国别上,从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到转向征战以欧洲为代表的高势能市场。今年第四季度,长城汽车将在德国交付魏牌摩卡PHEV(Coffee 1)、欧拉好猫。
对于“出海”,魏牌CEO李瑞峰曾表示,“我们就是要带着使命感,责任感,去征服最难的市场。”
北汽集团对2022年集团海外市场出口预期是“大幅增长”,根据该集团公布的数据,今年1~6月,北汽集团汽车出口市场总销量达6.44万辆,同比增长40%。按照月均超1万辆的销量推算,北汽集团8月便可追平去年全年总销量8.1万辆成绩。
记者从北汽集团方面了解到,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该集团采取了差异化出口战略。以拉丁美洲为例,北汽集团进入该市场以经济型轿车和小型SUV为主,以高性价比吸引当地消费者。在东盟国家中,经济增速较快的越南,北汽集团推出的BJ40越野车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多家自主品牌“出海”均斩获不错的成绩,这背后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中国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除了看国内市场,也把目光放在了全球的角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汽车供应链完善,让我们的出口产品有保证。最关键的还是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除了电动化之外,我国汽车的智能化水平、网联化水平等都有很大的提高,这才是吸引国外消费者(的关键)。”
新能源成出口核心增长点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