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制菜赛道升温 高品质菜品研发成关键
本报记者 钟楚涵 蒋政 上海报道
预制菜赛道正在升温。近日,预制菜企业鲜美来递交招股书,在此之前,味知香成功在A股上市。新品牌珍味小梅园等品牌在近一年中获得融资。除此之外,不少餐饮企业比如西贝、和府捞面等也在研发和销售预制菜。
在此背后,预制菜行业是一个数千亿级的巨大市场空间。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约为5165亿元。但预制菜行业在拥有巨大成长性的同时,在未来持续发展方面依然面临着供应链、产品研发等挑战。
赛道升温
2021年11月底,预制菜企业鲜美来向证监会递交招股书,在此前的2021年4月,预制菜行业知名企业味知香成功在A股上市。同时,一些预制菜新品牌也在近期获得了融资。天眼查信息显示,珍味小梅园在短短一年之内(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获得了4轮融资,单轮融资金额达到数千万元。王家渡在2021年3月获得近亿元融资。
除此之外,不少餐饮企业比如西贝、和府捞面等也在餐饮制作中使用预制菜,甚至还推出了面向消费端的零售预制菜,比如西贝此前推出贾国龙功夫菜,同时在天猫,和府捞面旗舰店也销售着方便速食拉面、卤味速食菜等。
行业热度上升的背后是产业链和消费者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北京京商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预制菜是食品消费产业升级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新领域。在过去,食品销售的主流是运销商从田间收购农产品后运到批发市场,把最原始的菜销售给终端零售商或者配送给食堂餐馆,由厨师清洗并现场烹饪制作。但是目前整个流程环节逐渐在工业化、规模化。就目前餐饮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餐饮企业经营越来越标准化,正餐逐渐在快餐化。门店开多了之后,为保证每个门店达到同样的标准水平,需要依靠标准化的产品,因此餐饮企业越来越多采用标准化的预制菜。”
同时,消费者群体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在消费端,现在的消费者更愿意从大量、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打扫卫生都用一些先进的设备来代替,做饭也是这样,除了点外卖、外出就餐之外,在家吃饭最希望能够优化烹饪的环节。因此家庭预制菜的消费规模非常可观,需求量非常庞大。”赖阳表示。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预制菜在中国属于刚起步阶段,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冷链物流布局,预制菜市场之后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约为5165亿元。
艾媒咨询CEO张毅向记者表示:“随着餐饮领域分工越来越细致,预制菜这种标准化、规模化的经营品类会脱颖而出。标准化、流水化的作业具有非常大的可复制性。从我们的监测和预判来看,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以及成长规模都非常大。资本追随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机遇与挑战并存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