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30日,已经沿河优化设置7个水样监测点位,加大了监测频次,出省断面每两小时监测1次。
尚祯称,下一步,陇南市将按照国家环保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强西汉水全流域水资源调度,实施调控水量,为下游治污创造条件。在太石河等重点河段因地制宜、截污治污,并继续加强与汉中市有关方面的信息沟通,共同做好水质安全处置与保障工作。
尾矿库行业监管难
尾矿库事故隐患已经存在多年。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管理总局的统计,2005年尾矿库共发生事故(或环境安全事件,下同)9起,死亡13人;2006年12起,死亡30人;2007年14起,死亡和失踪18人;2008年18起,死亡和失踪282人;2009年4起,死亡3人;2010年6起,死亡6人;2011年7起,死亡1人;2014年8起,其中4起造成环境污染,4起造成5人死亡。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尾矿库11359座,其中1451座“头顶库(下游很近距离内有居民或重要设施,且坝体高、势能大)”和466座“三边库(临近江边、河边、湖库边或位于居民饮用水源地上游)”,这些尾矿库安全风险程度高,易导致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亟须治理。
早在201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就联合七部委印发了《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并在2013年和2014年的工作总结中两次提到:“近年来,由于我国矿业经济趋向低迷,尾矿库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等原因,尾矿库安全环保投入减少,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尾矿库的日常安全运行和维护得不到有效保障,已有的隐患得不到及时治理,一些尾矿库已经出现新的重大隐患。”
由于供过于求,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外锑锭价格延续跌势。三季度,国内锑锭(99.6%)均价为42281元/吨,同比下降24.3%;国际MMAT标准二级锑均价为6770美元/吨,同比下降27.2%。氧化锑价格也同步下降。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1~8月我国锑矿采选实现利润8833.8万元,同比下降42%;锑冶炼亏损1.57亿元,去年同期则盈利2.6亿元。
根据甘肃省西和县政府新闻网,本次发生事故的甘肃陇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甘肃锑厂基础上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成立于2003年9月11日,注册资金3122万元,主业是采、选、冶及锑深加工。
陇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崖湾锑矿金属储量居全国第二、西北第一。崖湾矿区为西北地区的大型锑矿床,“七五”期间由甘肃省自筹资金建矿开采。甘肃陇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的太石河是西汉水和嘉陵江的支流,距陕甘交界处120多公里,至西汉水入嘉陵江口约150公里。
《行动方案》提到,2004年前建设使用的尾矿库,均未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程序,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由企业自行组织,标准低、把关不严等问题比较普遍,防范事故风险的能力薄弱。此外,未批先建、选址不合理、无正规设计、设备设施简陋、不按设计组织施工、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管理粗放、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
本次发生泄漏的甘肃陇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属于何种类型、该公司投入如何等方面,环保部尚未发布调查结果。
甘肃陇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在的横跨陕甘川三省的西秦岭山区,是国家铅、锌、铜、锑、黄金等有色金属富集区。截至2012年,陇南境内有铅、锌、锑、铜、锰、金、硅、重晶石等金属、非金属矿34种,矿产地445处。
近年来,区内已设置甘肃崖湾-大桥地区金锑矿和甘肃省寨上-马坞地区金矿两个国家级整装勘查区。2014年年底,甘肃省地矿局《西秦岭金矿的成矿及找矿研究》课题组在当地探明金储量650吨,潜在经济价值达1300亿元。中金集团、山东黄金、山东招金和紫金集团等先后与甘肃省政府签订了资源勘查开发战略框架协议,与甘肃省地勘单位合作开发黄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