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北京连续多日高强度雾霾围城,1日上午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级别,且有趋浓态势。雾霾,也因此成为近日国内外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对于近期的重污染天气,环保部已于11月27日派出10个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重污染天气进行专项督查,其中两个督查组重点加强对北京市的针对性督查。而在昨晚大风吹散雾霾之际,公众不禁要问京津冀空气质量何时能够达标?
京津冀雾霾全橙预警
华北地区连日来再度遭遇大范围雾霾天气,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相继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北京市气象台12月1日11时50分升级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官网数据显示,京西南区域点在11月30日18时左右,PM2.5达到当日浓度最大值,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截至12月1日8时,该区域点过去24小时PM2.5均值为745微克/立方米,大部分能见度不足500米,加上阴云覆盖,大气透明度很差。
天津11月30日也升级霾黄色预警为橙色,天津市环境监测显示,当日清晨7时,全市27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中,有20个AQI超过了400,局地甚至达到500。同日,河北也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截至11月30日13时,石家庄、保定、廊坊三地爆表。
此外,11月30日晚,郑州市大气办发布紧急通知,受持续雾霾天气影响,郑州市将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三级响应升级至二级响应,这是今年以来郑州市首次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二级响应措施。山东省环保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9时,山东省共有11个城市出现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气。
不仅如此,随着寒冬到来,大规模雾霾开始向江南、华南等地区蔓延。11月30日早晨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都被大雾笼罩,波及约16个省区直辖市,这也是今年入冬以来我国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轮大雾天气。为此,中央气象台将雾和霾的预警均升至橙色级别,为今年下半年首次。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根据北京市政府今年3月30日发布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空气质量指数在200以上为空气重污染,依据空气质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空气重污染预警由轻到重分为蓝(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1天)、黄(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2天)、橙(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红(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以上)4个级别。
针对外界对为何未启动红色预警的质疑,11月29日,北京市环保局应急处处长王斌解释,11月28日监测中心再次研判,确认29日午后到晚间空气质量好转,但全天整体空气质量为中度到重度污染,30日和12月1日两天将持续重污染。因此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及时升级了预警措施。由于12月2日北京市空气质量将彻底好转,因此已经不具备升级至红色预警的条件。
不过,按照北京市的应急预案,如果启动红色预警,全市范围内会在预警期间依法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纯电动汽车除外),其中北京市公务用车在单双号行驶的基础上,再停驶车辆总数的30%;公共交通运营部门延长运营时间,加大运输保障力度;按照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名单,实施停产限产措施。
更加值得玩味的是,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大气部环境模拟与评估研究室主任薛文博指出,一般地方政府对启动最高等级的红色预警相对比较谨慎,如果此前的空气质量预报出现偏高的话,错误启动红色预警也会导致劳民伤财,所以准确预报面临很大挑战。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1日上午在某财经论坛上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发言时表示,绿色转型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各方对改革发展的认识不断提高,也是“问题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