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网注】户籍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公共投入同样也要增加。有研究者估算,随着地方政府修建道路、住宅、学校、医院和其他基础设施,为之前不能享有这些权利的城市外来居民提供相关服务,实现农村居民城镇化的费用将超过10万元/人。为了调动各地方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积极性,我国建立了“三挂钩”机制,也就是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中央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不过,财经评论员李文海分析指出,我国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稳定优质劳动力资源供给更加关键,居住证持有者若享受户籍权利,并逐步实现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将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十三五”期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出了新要求,其中一条就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201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49亿,城镇化率54.77%,然而刨去农民工人口,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却只有36.3%。
本次发布的《建议》提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财经评论员李文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户籍制度改革必须标本兼治,其目标不是消除户籍制度,而是剥离户籍内包含的各种权利和福利,取消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和权利的平等。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速
张师傅一家来自河南农村,十多年前到北京打工,现在两口子在丰台区经营一家不大的电器修理店。十多年间,张师傅夫妇的孩子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可是一年前,两口子在多次往返老家和北京办理各种证明后,最终也没能把孩子留在身边。
要解决张师傅一家的困难,首先还得解决农民工落户的问题。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意见》发布后,不少地方逐渐放开了中小城市的落户限制,大量农民工因此获得了城镇户口。本次发布的《建议》也提出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的目标。
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解释说,《建议》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是要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这1亿人主要指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
张师傅两口子都在北京工作多年,该纳的税、该交的费一样没少交,义务是尽了,未来在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权利也将逐步得到保障。
以居住证制度缓解落户难
户籍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公共投入同样也要增加。有研究者估算,随着地方政府修建道路、住宅、学校、医院和其他基础设施,为之前不能享有这些权利的城市外来居民提供相关服务,实现农村居民城镇化的费用将超过10万元/人。
为了调动各地方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积极性,我国建立了“三挂钩”机制,也就是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中央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