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2014年度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党组书记兼主任张毅公布了全国国资系统监管的企业今年前11个月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国资企业前11月实现营收39.8万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利润1.95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央企实现营收22.5万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利润1,28万亿元,同比增长5.2%。
“央企打赢了一场保增长的攻坚战。”张毅指出,在过去三年经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央企紧咬经济效益增长目标,多管齐下控成本提效益,收获良好效果,尤其是利润增幅持续两年回升,今年或可达到5%。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指出,在张毅的措辞中,“做强”与“做优”已提前于“做大”,显示国资委对央企发展思路的转变,因此利润指标转好亦可反映央企基本面转暖。
保增长攻坚
过去一年中央企业过得不容易。
4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经济形势通报会议,要求央企必须承担保增长的重大责任,发挥好“稳增长”的中坚和骨干作用。增加值增长要达到8%以上,利润增长要达到10%以上。
行至岁末,12月22日,国资委交出了前11个月央企的成绩单。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利润1.28万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增加值5.3万亿,同比增6.7%,上交税金1.9万亿,同比增长4.1%。
这份成绩单显然离年初的预期有点距离,但是张毅仍十分肯定央企为保增长做出的努力,赞其“打赢了一场保增长攻坚战”,且是在油气煤价格暴跌之际,理由在于虽然营收增长有限,但央企利润指标却是在好转。
记者翻阅过去两年央企财务指标发现,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2.7%。2013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2万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3.8%。而在今年前十一个月,央企实现营收增长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利润却比去年增长5.2%,连续两年提升利润增幅,可见央企的效益正在好转。
李锦认为,这一指标很关键,不仅反映央企基本面好转,也反映了央企经营思路的转变。从以往不计后果的追求市场规模、营业收入增长,转向关注企业运营效益和利润的增长。
据了解,国资委敦促国资系统的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大力推进精益管理,积极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信息化手段,推进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规范经营决策程序,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加强投资全过程管控,努力提高投资收益。并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普遍开展清应收、去库存、减债务等工作,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自2008年以来首次实现下降。
多家央企在过去一年大力降低成本费用、压缩非生产性支出,降本节支效果明显。1-11月份,央企成本费用同比收窄6.4%,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升0.1%。同时,军工、电力、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建筑、建材等行业企业利润率保持快速增长,62家中央企业效益增幅超过8%,困难企业总体实现减亏增利,且在各级国资委的努力下,17个地方效益增幅超过8%。
在充分肯定成绩同时,张毅指出央企也存在问题和不足。张毅表示,一部分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部分单位对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理解不够全面准确,推进改革的思路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防止“四风”反弹任务艰巨,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
央企新常态
对于央企来说,如何理解并适应经济新常态,无疑对来年的运营相当关键。为此张毅特意花了不短的时间向各地方国资委和央企负责人解释新常态下的央企的困难、挑战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