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市政债将成为化解城镇化融资难的突破口。未来十年中,市政债可能是推动债券市场发展的因素。”1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的一番公开表态吸引了无数机构投资者的注意。在此之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也指出,“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
城镇化建设引发新一轮投资增速已成必然,巨大的融资需求直指债券市场。今年四季度,城投债市场急剧放量,总额预计超过2000亿元。但业内有观点认为城投债已是强弩之末,风险正逐渐积聚,在这场类似“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有些机构开始提前撤退。
早在2011年4月,周小川就公开发表观点希望市政债来代替地方融资平台,他表示,如果市政债和财产税搭配,可以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出路问题。而现行地方政府的债券融资平台,主要依靠城投债市场。
今年年初以来银监对城投债市场的监控越来越严,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地方政府的债券融资平台将可能伴随着“新城镇化”进程,向市政债市场转移。
“改良版”地方政府债
尽管真正意义上的市政债尚未推出,但北京凯世富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乔嘉对市政债的前景抱以高度期望,他的团队管理着总规模数十亿元的债券资产。而他则常年在外考察各种城投债,在近期短短几个月时间,他考察了全国各地三十余个城投债项目。
“一些地区,连基本的公路都不通也在启动城投债,我们必须开四驱车越野进去,这些地方确实需要资金投入。”乔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些区域或具备矿藏储备,或有一些其他优势资源,但就是运不出去,修路、修桥、兴建水利枢纽是必然选择。
“业内都看好市政债,但前提是国内的财税体制改革完成,或进行了有效的改良,否则未来中国版的市政债仍将可能是改良版的地方政府债。”北京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
2011年10月,财政部表示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由此我国酝酿已久的地方政府债正式启动。
当年11月15日,上海市首次公开招标发行7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招标结果显示,三年期和五年期中标利率分别为3.10%和3.50%,认购倍数均超过3倍,发行情况远超市场预期。
但记者了解到,上海市首次发行的地方政府债仍由财政部代发,即由财政部代办收款和还本付息,但上海市须在付息日、还本日前将财政部代办债券还本付息资金足额缴入中央财政专户。
而业内专家认为,国际市场上真正的市政债指的是由地方政府独立发行的地方政府债,而非由中央政府代发的地方债。
“如果财税体制不改革,那么未来推出的市政债将可能是现行地方债的改良版,即仍由中央代发,只不过在城投债基础上进行改良,扩大发债主体,明确债权投向等。”上述北京债券基金经理表示。
关于市政债的讨论很多,鼎晖创投合伙人王功权就曾在微博上公开表示反对:“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这个口子千万不能开。一旦开了就不可收拾。这会导致地方土地财政转变成地方债券财政,将造成很多地方政府财政上彻底破产……”
“从去年开始,财政部带领地方政府进行发债探索,拿出一些现金流比较好的项目来发债,为地方政府融资探索突破口。”谢多强调,应规范改造城投债,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市政债。
市政债能否成功接棒城投债这个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平台?业内人士的观点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