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多月,张文正就要正式搬家了。他生活了40多年的村庄现在即将消失,农户们的房子很多已经被拆掉,地上只剩一些残垣断壁和一堆堆的砖头瓦块。还有一些没拆掉的也已空无一人,一下子让人感觉没了生气。
张文正所在的是浙江嘉兴市余新镇的明星村,而他要搬去的新家在余新镇新规划的集中居住点,他的邻居肯定要大大的增加了。在那里他的新家是一栋自建的排屋(类似与城里的联排别墅)。这是大多数村民们选择的一种房屋。事实上,余新镇政府还给了他们另外两种选择——置换有产权证的商品房或者货币补偿,不过大部分村民还是喜欢有一块自己的宅基地,尽管会比原来的小很多。
张的命运轨迹的改变,缘起于浙江省的“新土改”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解决其高速发展对土地增量需求与国家耕地政策之间的矛盾。
村庄“钱”力
11月29日上午,这无疑是个大日子,因为在此之后的两个月内,拥有27个村组、993户人家的嘉兴南湖区七星镇博山村将彻底在中国版图上消失。按照七星镇政府的规划,村民们将集中到镇上的湘南社区居住。
村民们的表情是复杂的,有的轻松自在、有的面无表情、有的愁眉紧锁。“其实我们组的人对这种做法并不怎么同意。”村民王海涛(化名)对记者说,“我们还是希望能保留一些自己的土地,这样还有些保障,而现在规定要全部流转,我们总的收入肯定要降低了。”显然,他对于即将到来的“无地”生活有些恐慌。
他告诉记者,之所以有些不情愿是因为耕地流转的补偿款不够高,而对于养老保险等保障手段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按照七星镇的相关规定,对于农民流转出来的耕地,给予每亩每年700元的补偿,以后每年会增长50元。“这个标准对于那些只种一季稻的人来说是能接受的,但是有些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农民每亩收入能达到几千元,对他们来说是不划算的。”王海涛告诉记者。
不过对于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王海涛承认村民们绝大部分还是愿意的。嘉兴的农村地区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农民们的住房大多依河而建,一个村庄的农户住宅分布显得十分随意,不似北方农村那样相对集中,再加上每家每户宅基地占地较为宽松,这让为建设用地供应不足而苦恼的嘉兴市政府看到了农民的宅基地中所蕴藏的土地增量价值。
土地“饥渴”
事实上,对于位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嘉兴市来说,对土地的渴求已经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根据预测,到2020年,嘉兴市年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1.68万亩,与每年3万亩以上用地需求相比,至少存在1.32万亩的巨大缺口。而与其他地市相比,嘉兴市没有低丘缓坡、有海无滩,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辖区内各级城镇建设以及工业用地的需求。
事实上,整个浙江省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一边是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的限制,一边是不断膨胀的城镇建设用地需求。
“人家上海浦东、成渝地区、天津以及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地区都是国务院确定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而我们浙江也不想落后,所以省政府决定自己搞改革试点。”当地一位政府官员对记者说。
正是在这样的诉求下,2008年4月嘉兴被列为浙江省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之一,启动实施了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的政策。通过挖掘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效率,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空间,无疑是吸引嘉兴市政府开展这项改革的主要动力之一。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经营成就价值
几天后看到了贾教授作出的所谓“柔性回应”,然而拜读之余,他的这个正式回应没有超出先前愤怒反应的范围,没有针对我提出的一..[详情]
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覆盖人口超过13亿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详情]
从火热到低迷,从涨价到跌价,中间只隔了一个“深八条”。而在“深八条”出台后一个月内,深圳楼市开启“严打...[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