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去辽宁做生意时,当地的城镇化水平也好、生活水平也好,都比我们福建高太多。”来自福建泉州、80年代末到辽宁锦州等地从事水暖生意的谢先生说。不过,这些老工业基地城市,如今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难题。
作为我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市场化最高的地区,浙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居第三,仅次于京沪,城镇化率也达到了67%。不过,浙江的户籍城镇化率却不高,2014年,浙江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2.52%,位列全国第21位,成为我国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最大的省份。这主要是因为浙江是我国县域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企业类型以民营企业为主,不少地方的农村户口要比城镇户口更具吸引力。
此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的还有福建、重庆和内蒙古。再加上黑龙江、山东和湖北,共有13个省份的城镇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第三经济大省山东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城镇化率仅位居全国第12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同为沿海发达省份的广东、江苏和浙江都存在着距离。
这里面的一大原因在于,山东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从业人口较多。作为人口接近1亿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2016年山东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700.7万吨,位居全国第三。另一方面,山东的县域经济发达,城市发展以中小城市为主,中心城市规模不大。
这些人口大省潜力大
重庆、内蒙古、湖北等省份的城镇化率之所以能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比较靠前,也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有关。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东三省以及武汉、重庆等城市布置了大量的大型重工业项目。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沉淀也造就了当地的城镇化基础。
湖北之后,有18个省份的城镇化率低于57.35%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除了海南和河北这两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沿海省份之后,其他省份均位于中西部地区。有8个省份的城镇化率低于50%,主要位于西南和西北地区。
不过,较低的城镇化率,也意味着这些地方未来有较大的投资发展空间。尤其是中西部的一些人口大省,比如四川、河南、安徽、湖南等地,未来几年城镇化加速,大量的人口将进入到郑州、成都、合肥、长沙等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将备受关注。
以河南为例,其全省的总人口接近1亿,城镇化率较低,省会郑州又是该省的单极核心城市,在河南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将有大量人口流入郑州,因此郑州未来有望发展成为中心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
而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城镇化率已经比较高,按照城镇化三阶段论,超过60%的城镇化率,就意味着这些地方已经迈入城镇化的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未来城镇化的一大特点是人口从中小城市流向中心大城市,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需要说明的是,上海的数据为2015年的数据,因为上海的统计公报中并未有城镇化率的相关数据。根据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年上海市城镇化率最高为87.6%。
表:各省份城镇化率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统计公报数据制作,其中上海城镇化率为2015年数据)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责编:胡月 huyue@cbnet.com.cn
经营成就价值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往往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城市化率在30%~70%期间是加速城市化的时期,而发达国..[详情]
“限售”、“限价”正成为越来越多城市进行调控的“杀手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