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互联首席分析师林起劲表示,互联网企业尤其是一些视频网站,之所以抢占网络机顶盒市场,主要是为了扩张用户。这个市场针对的多是家庭用户,不仅有追求潮流的年轻人,还有老人和小孩,他们对电视内容的需求多样,除观看电视,还有视频点播、在线购物、游戏等服务。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付费点播、流量变现、收入分成等方式,实现多种营业收入。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表示,电视盒子已经成为电视互联网化的重要组成部分,IT、互联网企业进入电视机顶盒市场并不是在意其硬件收入,主要是为了培养终端用户数,进而将已经在PC端上实现盈利的模式移植到电视领域。
不过,盒子只是互联网电视的一个过渡性产品,其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在互联网电视市场未能大规模爆发之时,针对存量功能型电视进行功能补充升级的辅助产品,随着更多的功能型电视的更新换代以及完整意义上的互联网智能电视的普及,电视盒子的所有功能将被集成到全新的互联网智能电视产品之中,或者被云平台、云操作系统所取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热闹非凡的盒子大战,终究是一场末世狂欢,也注定没有未来。
商业模式被颠覆
如果说盒子大战只是互联网企业进军电视行业的敲门砖,那么后来互联网企业推出的高配置、大尺寸的超级电视机则算得上是互联网企业正式搅局电视业的主战场。
就在人们纷纷猜测苹果公司何时推出APPLE TV时,专注于视频网站运营的互联网公司乐视在2013年5月初发布了首款跨界电视产品X60。在定价和营销方式上,乐视都采取了互联网思维,一方面是低价策略,这款配置精良的X60算得上是当时超级电视的旗舰型产品,但售价仅为6999元,同时推出的普及型产品S40,售价只有1999元。
另一方面,乐视这款电视颠覆了传统电视的盈利模式,不再依赖硬件盈利,在营销上则采用“CP2C”模式,砍掉营销成本、渠道成本和不合理的品牌溢价,全流程直达用户。
乐视此举不啻于一枚深水炸弹,让原本波澜不惊的彩电圈一下炸开了锅。一时间“颠覆”“革命”等词汇见诸各大媒体报端,乐视因此受到资本市场追捧,股价也一路飙升。
在此之后,许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电视行列。2013年9月5日,小米召开发布会,在发布新一代手机小米3外,也同时发布了号称“屠龙刀”的小米电视,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几乎同一时间,爱奇艺联合TCL推出“专为互联网家庭量身定制”的“TV+”。
习惯于免费模式颠覆战的互联网企业,在涉足电视硬件领域的最直观效应就是价格战。小米发布的47英寸智能电视产品售价为2999元。这两家互联网企业均采取了比市场上同尺寸智能电视价格低一大截的策略。
TCL与爱奇艺联手推出了两个版本的电视,尊爵版TV+定价为4567元,经典版TV+定价为2999元,均为46英寸产品。TCL多媒体CEO郝义援引咨询机构中怡康的统计数据称,目前国内市场同尺寸智能电视的售价为5274元。
而2014年1月15日,乐视TV推出70英寸超级电视Max70,乐视TV依然扮演“价格杀手”,这款70英寸超级电视仅售8999元。而当前国内市场主流70寸超大屏电视的价格在1.8万~2.6万元,65寸电视价格也在万元以上。
“互联网企业的涉足给彩电业确实带来了很大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价格。”杨东文表示,这种定价模式对整个电视机产业链都有一定的冲击力。
电视的盈利模式也就此发生了巨大改变:业务模式从“赚硬件的钱”向“赚运营的钱”转变,产品模式走向“硬件+软件+服务”的融合,营销模式“客户服务”向“用户服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