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近日,安徽万亩超级稻减产绝收,农民质疑“隆平高科”虚假宣传的消息引发关注。是隆平高科涉嫌虚假宣传冒称超级稻,还是超级稻命名存在混乱,万亩超级稻的减产绝收,真相到底如何?
起因
4月9日,据《南方周末》报道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的超级稻“两优0293”在安徽出现大面积绝收,甚至被安徽省种子管理部门下了“逐客令”。
事件源于2014年10月,安徽蚌埠市五河县种植的八千多亩“两优0293”水稻出现了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除了蚌埠,安庆、合肥、滁州、马鞍山、淮南等六市种植的“两优0293”都发生大面积减产、绝收。
当地农民发现,“两优0293”内外包装不一致,外包装显示抗性5.6级,即发病率不到25%,内包装又说明抗性最高9级,即发病率有可能超过50%,甚至达到100%,其中涉嫌虚假宣传、刻意隐瞒品种缺陷,招致重大损失。
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2014年12月30日出具的一份报告称:“‘两优0293’杂交水稻品种高感稻瘟病的弱点,在今年极端气候下,给我省的种植农户造成了很大损失,建议该品种适宜种植区中不再包含我省。”
对此,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光剑回应称:“去年有一系列关于这个事情的报道。确确实实是因为气候原因导致的结果”。
如果农业部最终采纳了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的建议,那就意味着“两优0293”的销售区域将被改变,甚至要退出安徽市场,而其他同样发生绝收事件的省份是否跟进,将最终决定“两优0293”们的命运。
“两优0293”将停止销售
面对一系列问题,4月12日晚间,称隆平高科发布公告称,将停止销售“两优0293”,该品种2014年销售收入约700万元。
隆平高科公告称,“两优0293”自2008年至2013年已经在安徽蚌埠地区连续种植达6年,未出现稻瘟病灾害情况,虽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但鉴于2014年安徽蚌埠地区因极端气候导致部分种植农户蒙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决定停止销售“两优0293”。
对于“两优0293”减产和绝收的原因,隆平高科称,根据安徽省气象中心公开数据,2014年7月至8月安徽省遭受了罕见的低温多雨天气,两月平均气温为摄氏26.2度,为1994年以来最低,其中蚌埠气温为半个世纪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有关政府部门据此发布了病虫害预报,公司也督促代理商向农户发送了相关信息,但由于持续低温连阴雨的极端气候、防治效果不佳等原因,上述地区多个易感稻瘟病品种出现了减产或绝收情况,其中也包括公司的“两优0293”。
公司称:“(安徽蚌埠)五河县农业委员会和淮上区种子管理站于2014年9月分别组织两批专家进行了两次农作物种子田间现场鉴定,鉴定结论为:田间出现的危害情况系典型穗颈瘟危害所致,主要是由于孕、抽穗期间低温连阴雨,品种本身易感稻瘟病,加上当时预防措施不到位,这些都是导致该病爆发的主要原因”。
其表示,根据安徽省气象中心公开数据,2014年7月至8月安徽省遭受罕见的低温多雨天气,两月平均气温为26.2摄氏度,为1994年以来最低,其中蚌埠气温为半个世纪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有关政府部门据此发布了病虫害预报,“公司也督促代理商向农户发送了相关信息,但由于持续低温连阴雨的极端气候影响、防治效果不佳等原因,上述地区多个易感稻瘟病品种出现了减产或绝收情况,其中包括公司的‘两优0293’。” 保险公司也因此对相关农户进行保险赔付。
与此同时,针对农业部“两优0293”不是超级稻的说法,隆平高科则向媒体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