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真正的变革,一定是雇佣关系和雇佣方式的重构,一定能对小到个体、大到企业、国家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雇佣始于“招聘”,我们脑海里很容易浮现的画面就是面试官正襟危坐,应聘者毕恭毕敬自我介绍的场景。没错,招聘这个词语是基于企业立场而言的,它所映射的是求职者处于“被动地位”这种人们习以为常的雇佣关系。除此之外,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有“一人一职”这种雇佣方式:我们通常都是隶属于一家公司,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这就是传统的雇佣,千百年来从未变过。
21世纪以来,人们渐渐的接触到了网络招聘,在这个新模型下,企业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应聘者也是通过网络投递简历,信息变得更对称、过程变得更高效,不过遗憾的是它的本质还是站在B端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商业模式也是乏味的老三样(广告、会员、简历)。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它优化了招聘,却无法给雇佣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所谓真正的变革,一定是雇佣关系和雇佣方式的重构,一定能对小到个体、大到企业、国家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社会组织结构的变革不会像某项科学发现一样显得突然,但它的影响力却绝不会低于后者,或许在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这场变革正在悄然酝酿......
一、重构的根本,什么开始变了?
(1)人越来越“值钱”了
人更值钱了,这是正在发生的未来,背后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老龄化使得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劳动人口变得越来越少,用人成本也就自然升高;再有,随着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发展起来,用工需求被释放,甲方变得越来越多;其三,城市化的大踏步前进,很多外出务工人员选择了本地就业,由此导致了一线城市出现了用人荒......这一系列的原因使中国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企业需求增加,劳动人口减少”的状态,并且会愈演愈烈,因此劳动力的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
(2)人越来越不稳定了
变得不只是宏观的环境,还有微观的个体,以蓝领为例,中国的蓝领就业人群有5亿人之多,是人力资源金字塔的塔基部分,这其中有2亿多是80后、90后新蓝领群体,他们的就业观念不像父辈那般安稳,不再是一份职业干到头,而是非常的追求个性、灵活,换工作成为高频事件。除了蓝领,白领部分也一样,年轻人为主的就业群体更多的想去追求一种自由、解放的匠人式生活,丰富性、趣味性渐渐的变成他们找工作的标准,换工作的频率也自然不在话下,一份工作干一辈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二、重构之后,未来的人是怎么就业的
人减少了,并且越来越不稳定了,基于此,未来的雇佣将会呈现出以下两种状态:
(1)平等的雇佣关系
雇佣关系的不平等是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不过随着重构的到来,人们不再依赖于某一份工作,企业却不得不更花力气去留住人才,劳动者的被动地位渐渐变为主动。或许“招聘”这个词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就业”,你必须向劳动者展现自己的独特价值,获取人们的认同,才有可能招到优秀的人才。
(2)弹性的雇佣方式
一人一职、朝九晚五的雇佣方式,是人们习惯的。在劳动人口减少的趋势下,企业更希望根据自己的用人需求变化,选择弹性的用工方式让自己的人力成本变得更精益 。而对个体而言,就业观念的不稳定,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想隶属于某一家公司,而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完成“交易式”的就业。换言之,他们的职业构成是由主业+兼职、甚至全部是兼职组成。在这个层面上,企业购买的是他的工作结果,而不是固定的工作时间,毕竟那是属于工业时代的安全感。这其实并不是全新的概念,是社会一直存在的现象,我们习惯于管这个群体叫自由职业者,对比美国,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美自由职业者的比重占到整个就业市场的35%,我们不难想象未来在中国自由职业者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