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网络招聘爆发式发展后,网络招聘模式基本成熟,国内市场被几大传统招聘网站瓜分。虽然传统招聘网站市场占有率大,但是许多问题也日渐突显。一方面,对于用户,传统招聘网站主体用户群为大学生等工作经验较少的人,而许多行业中拥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不能在这类网站满足求职需求,此外信息冗长,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体验度;另一方面,对于招聘企业,应聘者信息筛选过滤的不足,导致企业招人低效。
针对这些缺陷,网络招聘衍伸出了新形式,一个是猎头机构的诞生,还有一个,就是招聘市场细分。国内市场细分的招聘网站陆续出现,生物医药领域的丁香人才网,IT领域的海丁网,电子商务领域的派代,金融领域的金融圈,蓝领技工普工群体的中劳网,畜牧领域的中国畜牧行业招聘网。虽然专业招聘网站良莠不齐,但市场细分成为未来趋势。
涉及互联网领域的细分招聘网站有一些,但要找一家业内形成品牌的,依然没有。拉勾网正是在这种行业需求下出现的。“这个行业缺乏完全垂直于互联网的招聘平台,那么多人来找我们找人,其实我们可以帮他们去找人,在创业的阶段,拿到A轮B轮C轮的企业他们依然是在创业期,这个招聘也是在做创业服务周边,我希望这些企业能够通过我们招到一些人,尤其我们孵化这些,我们搭一个线上平台,给他们做招聘,免费给孵化团队招人,一个月推荐一次。”3W合伙人马德龙对黑马哥讲述产生拉勾网的缘由。
作为垂直于互联网的招聘网站,拉勾网有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是互联网职位的专业细分。几乎把互联网领域所有的专业职位都囊括了。由于传统的招聘网站往往不是专注某一行业,无法在互联网领域做得太专,因此很多互联网专业职位在传统网站找不到细致的职位划分,往往会被诸如架构设计师、系统设计师等替代。马德龙举了个例子:比如我想找一个DBA(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的缩写),压根就找不到这个字段,没有这个职位分类,我在这给你解决这些问题,我把互联网最细微的职位都放在这了,你搜DBA,DBA的职位就出来了。
其次是为企业做背书。拉勾网要舍弃那些表面的企业介绍,而注重企业的老板是谁;规模怎样;经过几轮融资;待遇如何这类最重要的信息,给求职者呈现一个真实的企业。除了拉勾网自建这个企业信息外,还将和第三方机构合作,为求职者提供最真实精准的公司信息,作为判断公司未来前景的有力依据。靠谱的推荐,不靠谱的弱化甚至强烈建议不要投递。
此外,黑马哥再带你看一个拉勾网有趣的细节设计——订阅。
马德龙这么描述订阅的:“如果你不愿主动去投递,还有一招,你可以订阅这个职位,在这里面可以关注你感兴趣的职位,给未来做储备,我会给每个职位都打上标签,你可以从资料库去筛选这些公司,选择一些感兴趣的,你可以设置我不要每天都给你投递,只要设定每个礼拜我给你投递一封邮件,或者微信告诉你,等有新的职位的时候,我会发现跟你需要的匹配度非常高,我就会给你发一封邮件,这时候你点了这个职位,你可以不用去投递职位,我能够让招人的企业来主动联系你。通过邮件来解决求职者微妙的心态,同时解决了让企业知道他要找的人在哪的问题,原来招聘的人谁看了我们的职位我都不知道。”
为什么会出现订阅这个设计呢?这需要从拉勾网定位的用户群说起,虽然拉勾网定位在创业服务周边,但初始创业团队的招聘更多被作为一种创业基础服务,而不是营收方向,这个精明的互联网组织很清楚,这是个脏活累活。虽然创业团队招聘需求摆在这里,但是一直是个难题,初始创业团队难以拿出资金招人,求职者也不愿冒风险到一个薪资水平有限的创业团队,这一块到现在也没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已经败北的吹号网就是前车之鉴。所以拉勾网定位的用户群是两年到五年互联网从业者。这些人有什么特点?经过两到五年的经验积累,他们基本成长为行业里的中高端人才,与此同时他们找工作有点被动,不太会去传统几大招聘网站投递简历,而更希望能直接接触HR或企业高层。这时候很明显了,他们需要猎头。虽然拉勾网是招聘网站,不是猎头,但这个订阅设计却针对性很强地在为猎头工作积累资源。醉翁之意不在酒?黑马哥还不能妄下定论。